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産業發展遍地開花,城市宜居宜業、鄉村生機勃勃、人民安居樂業……“十四五”期間,甘州區經濟運行起筆不凡、落子精彩。勤勞樸實的甘州人民勇立潮頭、砥礪奮進,一幅幹勁“滿格”的生動圖景躍然眼前。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歷史交匯點,甘州區正蓄勢待發,向着更高遠的目標奮勇前進。
産業提質 特色賦能
——以“産業厚度”支撐“發展高度”
成功創評全國第一批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種子産業園交易中心投入運營,植物工廠、神農菇業超級工廠建成投用;
特變電工、中國能建等80萬千瓦風光電項目和河西硅業20萬噸硅係新材料綜合利用等項目加速推進,張掖日用玻璃低碳産業園一期項目正式點火運行;“彩虹張掖·詩意甘州”品牌熠熠生輝,張掖動物園開園營業創效益,甘州府城盤活運營百姓歡……
五年來,甘州區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産業支撐愈發堅實有力。五年來,甘州區産業規模效益持續提升,已基本形成70萬畝玉米種子、42萬畝綠色蔬菜、51萬頭肉牛奶牛、30萬畝優質飼草、240萬隻羊和10萬畝特色種植業的産業規模,全區農業總産值達129.74億元。全力打造金張掖農優品“1+4+N”品牌體系,創建“甘味”區域公用品牌1個、企業商標品牌13個,有效期內“三品一標”産品達88個,“娃娃菜”取得全國首張娃娃菜農産品碳標籤。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增強“謀、爭、引、建”意識,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全區累計建成工業項目123項,完成工業固定資産投資255.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從2020年的82.7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155億元,年均增長16.8%,工業固定資産投資從2020年的19.6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83.2億元,年均增長43.6%,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山水為媒,文化為魂。“十四五”期間,游客接待和旅游收入增速每年均保持15%左右,2023年甘州區被評為省級全域旅游示範區和省級鄉村旅游示範區、列入國家首批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萬壽商業街創建為省級旅游休閒街區。2024年甘州區獲得全省文旅市場監管質效提升獎,甘泉文化旅游街區獲評“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甘州八坊創建為省級特色餐飲街區,張掖老街榮獲第二批“甘肅省示範步行街”稱號。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以“生態標度”涵養“發展深度”
每年盛夏,在潤泉湖公園、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千畝荷塘迎來全年荷花最盛、景致最佳的觀賞期。人們穿行在荷塘棧道,在碧綠色的畫卷中盡享夏日清涼,感受“塞上江南”的獨特韻味。同樣,漫步在黑河林海,仿佛置身於綠色的海洋,這裡空氣清新,鳥鳴陣陣,成片的鮮花競相開放,各類文體活動熱鬧非凡,讓人流連忘返。
黑河西岸的生態變遷,是甘州植綠護山的生動縮影。曾經這裡砂石裸露、垃圾堆積,是城市發展的“痛點”。“十四五”期間,甘州區創新採用“改地適樹”模式與“四季造林”思路,打破季節限制提升造林效率,累計完成人工造林6萬畝,栽植苗木2000余萬株,將荒灘打造成全省規模最大的集約人工喬木林。
守護綠水之脈,濕地煥發生機。甘州區持續推進黑河濕地修復855畝,構建“野外調查+視頻監測”的立體網絡,對大氣、水文等六要素實時監控。通過生態保護與棲息地修復,濕地鳥類從2019年的78種增至137種,其中國家級保護鳥類25種,越冬大天鵝種群數量更是從78隻增至195隻,黑河真正成為水鳥樂園。同時推行“預算+計劃+定額”水資源管理模式,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0.63,國控地表水斷面水質穩居全國前列。
甘州區的綠色發展不止於林場。在城區,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提高綠量、一園一景”的思路,通過新區建綠、老城增綠等方式,做好“以綠蔭城”這篇大文章。“十四五”期間,甘州區高標準新建或改造甘泉公園、八聲甘州小游園、胡家園子等18處城市綠地公園,城區綠地公園增加至62個。
“‘十四五’以來,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今後將繼續築牢祁連山生態安全屏障,守護好黑河兩岸青山綠水,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讓群眾在藍天白雲、綠水青山中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市生態環境局甘州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世傑説。
民生為本 共建共享
——以“民生溫度”標注“幸福刻度”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推進保障房建設,城市更新取得明顯成效;按照“15分鐘助餐配餐服務圈”科學規劃設置15處老年餐廳,引進兩家社會餐飲企業,老年助餐服務工作穩步推進;全力推動醫院三大行動落實見效,優化就診流程,改善醫療服務態度,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治療環境,為群眾打造家門口的“一站式”診療點……甘州區正以多維度精準發力,勾勒甘州“民生為大”新圖景。
“十四五”以來,甘州區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持續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持續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新途徑新模式新方法,持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增加設施供給、加大資金投入、提升服務質量,多處開設老年助餐點,以“小食堂”撬動“大民生”,累計服務10.2萬人次,得到就餐老人和社會群眾的一致好評;凝心聚力,優教善育,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落實普高擴招政策,新建北辰中學普通高中1所,創建張掖二中教育集團,實施張掖二中、三中聯合辦學策略,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學生高考本科上線率持續保持在76.3%以上,保持穩中向上態勢,為辦好人民滿意的高質量教育新格局全面構建。
協調發展 振興鄉村
——以“典型示範”帶動“全域推進”
一幢幢新建的農家小屋錯落有致,一座座改良式智能溫室拔地而起,一個個富民項目相繼落地……繁花似錦,萬木蔥蘢,一派生機,一幅村凈、景美、業興、人和的美麗鄉村畫卷,在甘州田園鄉村已然成型。
“十四五”期間,甘州區聚焦全省鄉村振興示範區“一高地四區”創建目標,深化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理念、方法、機制,堅持點上抓示範、面上抓整治,統籌推進“八改”工程,深入實施“百村示範、百村整治”行動,在打造示範樣板、提升集鎮功能、整治人居環境等方面下足功夫,不斷推動美麗鄉村內涵式發展,着力形成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甘州樣板”。
以國、省道等交通主幹道為重點,全力打造張肅公路、張民公路、北部通道、張大公路4條鄉村振興示範帶,按照基礎設施集中建設、農民群眾集中安置、公共服務集中配套、特色産業集中布局“四個集中”思路,因地制宜探索推廣聚集提升、農旅融合、“八改”工程、地災搬遷四類鄉村建設模式,積極布局鄉村旅游、特色民宿、田園綜合體、“共享農莊”等業態,建成甘浚鎮速展特色街區、新墩鎮水韻雙堡、黨寨鎮馬站田居等示範節點76個。全面開展集鎮風貌改造提升,同步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集鎮功能,提高集鎮品質,凸顯産業定位,打造形成了一批經濟強鎮、商貿重鎮、生態靚鎮、文化名鎮、旅游旺鎮和康養小鎮,引領帶動鄉村産業加快發展。
招商引資 築巢引鳳
——以“開放廣度”拓展“發展緯度”
率先在全市推出“一把手”談營商環境系列訪談活動,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拿措施提建議;深入開展“近悅遠來·入企惠企幫企”走訪活動,幫助648家重點企業解決問題92個;全面推廣“信易貸”平台,搭建企業信貸需求和銀行服務動態匹配“橋梁”,靶向解決企業授信貸款卡點問題130余項、發布融資需求6270筆,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度顯著提升,企業發展“後顧之憂”妥善解決。
一次次參賽獲獎,一個個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全省營商環境評價由2023年第55位躍升至第17位、提升38個位次,企業滿意度由2023年第86位躍升至第32位、提升54個位次,2025年一季度更是“開門紅”,全市優化營商環境縣區評價位列第一。
營商環境逐步優化、項目保障更加全面、政務服務從“辦得了”向“辦得好”轉型……“十四五”時期,甘州區多措並舉,以一流營商環境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縱深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年”行動,強化招商引資項目“一對一”“全方位”“全流程”服務,全力推動全省營商環境示範縣(區)創建,加速優化營商“軟”環境、加力賦能發展“硬”實力,為把將甘州區打造成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營商環境標杆縣區作出更多努力。(張 玲 趙海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