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9 18:34:03 來源: 高&縣委宣傳部

高&:一場“周末薈”滿城文明風

2025-11-19 18:34:03     來源: 高&縣委宣傳部
字體:
分享到:

“以前周末就是玩手機、逛商場,現在不一樣了,每週都盼著‘周末’!”在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帶着孩子體驗非遺剪紙的李女士笑着説。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授藝、志願者忙着義診服務、親子家庭共同繪畫……熱鬧的文化集市、溫馨的互動場景,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文明實踐畫卷。

今年以來,高&縣創新推出“文明實踐周末”系列主題活動,將文明實踐工作深度融入百姓周末生活,通過一場場“小而美、常態化、有溫度”的線下互動,讓文明理念可觸可感,志願服務精準對接,真正實現了“周周有活動,人人樂參與”的生動局面,探索出了一條縣域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徑。

  機制之變:從“單向輸送”到“精準呼應”

  “我們一直在思考,群眾到底需要什麼?他們需要的不是高大上的説教,而是實實在在的參與感、體驗感和獲得感。”高&縣實踐辦負責人道出了活動設計的初衷。基於這一理念,高&縣整合2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154個實踐所(站)的陣地資源,聯動2.3萬名註冊志願者,形成“中心統籌、所站承辦、社會協同”的立體化聯動機制,構建起“10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

  活動固定在周末時段集中開展,形成“季度有安排、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的穩定節奏。同時,創新實施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願者接單、群眾評單、積分兌單的“五單制”服務模式,極大激發了群眾參與熱情。“書香高&・全民悅讀”“東聯邀您過周末”“社區邀您趕大集”“相約濕地・邂逅文明”“理響高&・聲入人心”等一系列主題鮮明的活動,成為了群眾真心期待的周末“精緻拼盤”。

場景之融:於“煙火氣”中植“文明種”

“看到這麼多孩子和年輕人願意來學,我心裏特別高興。老祖宗的手藝不能丟!”新壩鎮小壩村文化集市上,剪紙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老師一邊展演技藝一邊感慨。作為“文明實踐周末”的核心載體,“四大特色集市”已成為高&縣傳承文化、服務民生、浸潤人心的重要平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明實踐品牌體系。

  文化集市上,移風易俗小品、秦腔展演輪番上演,剪紙、掐絲畫、麥稈畫等非遺體驗讓群眾在手工製作中感受文脈傳承;文明集市通過“紅色高& 文明有我”主題展、家風宣講等形式,搭配“我為鄉親照張相”“愛心義剪”等接地氣的志願服務,讓抽象的理念化為具體行動;親子集市裏,跳房子、投壺等傳統游戲與DIY手工坊相映成趣,為家庭陪伴注入文化內涵;共享集市則提供家電維修、舊物交換、直播帶貨等“一站式”便民服務,9個鎮的實踐所所長更是化身“助農主播”,推廣高&辣椒、沙漠枸杞等土特産,活動首日線上交易額就突破12萬元。截至目前,高&縣已開展各類集市活動200余場次。這些植根於生活場景的活動,讓文明在濃濃的“煙火氣”中悄然生長。

  主體之躍:從“參與者”到“創造者”

“我們不僅是來參加活動的,更是來‘當家’的。”一位活躍在多個社區的志願者骨幹道出了許多參與者的心聲。這種從“被動參與”到“主動作為”的轉變,正是“文明實踐周末”最寶貴的成果。

  在組織架構上,高&縣打破空間限制,將活動場所從固定陣地延伸到社區廣場、公園綠地、景區景點等公共空間,實現“人氣在哪,活力就匯聚在哪”。群眾的主體地位真正激活並賦能,許多活動的“金點子”直接來源於居民建議,各類服務項目由有特長的群眾主動認領,現場秩序由社區志願者共同維護。而“時間銀行”“文明誠信積分”等激勵機制的引入,讓奉獻與回報形成良性循環,群眾參與熱情持續高漲。

如今,在高&縣,“這個周末去哪兒?”“去趕‘文明實踐集’!”已成為流行問候語。一個個充滿煙火氣與人文關懷的活動場景,正悄然提升着整座城市的文明水平與幸福指數。“文明實踐周末”的種子已在群眾心中深深扎根,綻放出絢爛的文明之花,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周淑雲 文/圖)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