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陽光潑灑在景泰縣中泉鎮龍灣村的果園裏,枝丫被沉甸甸的紅富士蘋果壓得微微下墜。風一吹,清甜的果香混着黃河岸邊的泥土氣撲面而來。作為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這顆浸着日光的龍灣蘋果,正甜透四方食客的舌尖。
龍灣蘋果的好口感,是黃河與土地給的“底氣”。這裡緊鄰黃河石林,白天充足的日照讓果子攢足了糖分,夜晚的低溫又牢牢鎖住水分,加上肥沃土壤裏滲着的黃河水滋養,結出的蘋果咬開滿是晶瑩的冰糖心,脆生生的果肉嚼起來滿是汁水,甜而不膩。也正因這份“天生好味”,村裏藉&黃河石林景區的名氣,蹚出了“文旅+農産品”的特色路,蘋果種植成了村民們實打實的增收飯碗。
“果子都是施的農家肥,你嘗嘗,甜得很!”龍灣村村民劉興嚴蹲在果樹下,隨手摘下一顆帶着晨露的蘋果,擦了擦表皮就遞過來。他指着自家三畝果園,眼裏滿是笑意:“今年挂果特別好,估摸着能收一萬多斤,算下來收入能有四五萬塊錢!來景區旅游的客人嘗過都説好,不少人加了我微信,每年到這時候,微信上的訂單就沒斷過。”
農戶豐收的喜悅,藏在産業發展的“細功夫”裏。這些年,村裏沒少為蘋果“下力氣”——農技員常往果園跑,手把手教農戶疏花疏果、科學施肥;村“兩委”還主動幫農戶對接銷路,讓蘋果從“枝頭”直接奔“舌尖”,既避免了中間環節損耗,又讓農戶拿到了更實在的收益。
“咱龍灣的紅富士,就是靠口感贏市場!”龍灣村村委會主任沈秉梅語氣格外自豪。據她介紹,目前全村紅富士種植面積達500多畝,年産量能有30萬噸。“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是咱的‘金字招牌’,我們就是要把黃河石林的游客流、線上的直播間流量,都變成果農口袋裏的真金白銀,讓每一顆蘋果都成致富果!”
如今的龍灣村,早已打破“好果愁賣”的老難題,闖出了“旅游採摘+線上直播+郵政寄遞”的三維銷售新路子。果園裏,游客提着竹籃邊摘邊嘗,不時舉起手機拍下滿枝的紅果發朋友圈;直播間裏,網絡電商達人大勝拿着蘋果對着鏡頭展示。
“家人們看這冰糖心,現摘現發,全國包郵!”彈幕裏“下單兩箱”“給爸媽寄一份”各種留言刷個不停。“現在每天能收三四千斤蘋果,今年總共能收十五六萬斤!”大勝笑着説,要讓全國客戶和外鄉游子都能嘗到家鄉這口脆甜。
夕陽西下,滿載蘋果的快遞車駛出村莊,車鬥裏的紅果子映着晚霞,像一捧捧跳動的火苗。顆顆曬足了日光、浸透了黃河情的“金果果”,不僅裝滿了果農的錢袋子,更成了龍灣村鄉村全面振興路上的“硬支撐”。(記者 吳曉 通訊員 閆玉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