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8 18:37:37 來源: 央廣網

永登:山河共此青綠

2025-11-18 18:37:37     來源: 央廣網
字體:
分享到:

  永登縣是蘭州市唯一的生態功能區縣份。立足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定位,近年來,永登縣積極構築黃河生態走廊及城市生態屏障,彰顯擔當的同時積極謀劃高質量發展。

  永登縣莊浪河畔(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9%、莊浪河水污染防治項目全面建成、完成營造林28萬畝、全民義務植樹100萬株、認定省級綠色工廠2個、創建綠色礦山2個、“無廢城市”細胞48個……

  從莊浪河的清波重現,到南北兩山的點點新綠,再到鄉村人居的悄然蝶變,曾受困於乾旱與生態脆弱的永登縣在山河修復、底色重塑方面做了什麼?

  滌卻濁流泛清波

  初冬時節,莊浪河碧波蕩漾,水鳥翩躚。

  “幾年前,這河水還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永登縣柳樹鎮村民張大爺回憶道,“那時有些河段水體發渾,夏天還有異味。現在水清了,魚回來了,我們晚飯後都愛到河邊散步。”

  變化源於鐵腕治污。

  莊浪河、大通河是永登的母親河,也是黃河上游重要支流。由此,永登縣承擔着水土保持、水源涵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關鍵任務,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

  永登縣污水處理場俯瞰圖(央廣網記者 寇剛 攝)

  在永登縣高速路口入口處,一大片濕地格外顯眼。永登縣污水處理中心主任華逢春自豪地説,“這片濕地用水是我們把生活污水處理後達標的一級A類中水,經過濕地後再排入河中,相當於二次凈化。”

  該污水處理廠前身係永登縣生活污水處理廠,2022年3月改擴建工程啟動,設計處理能力為每天1.5萬立方米。“現在高峰的時候能處理到1.3萬立方米,低谷的時候平均一天處理8000到9000立方米。按這規模,未來10年應該能滿足縣城的需求。”華逢春説。

  談及改擴建前後變化,華逢春直言:“從國家污水排放標準的一級B類提升至一級A類,達到了污水處理的最高標準。同時,在國家相關平台上24小時在線監測,一有‘風吹草動’我們就能發現並加以處理。”

  該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是永登縣鐵腕治污的一個縮影。

  “‘十四五’以來,我們累計爭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獎補資金11483萬元,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8978萬元,以工代賑資金、江河支流治理資金、中小河流治理資金50942.4萬元。相繼實施莊浪河縣城段綜合治理提升工程、莊浪河流域(永登段)水污染防治項目、永登縣莊浪河(大同段)供水保障與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一期)工程等一批重點生態治理項目,以項目建設推動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蘭州市生態環境局永登分局黨組成員、監測站站長范永福説。

  數據顯示,永登縣近年來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050.09平方公里,全縣水土保持率達76.35%。今年上半年共清理疏浚莊浪河道、溝渠200余公里,核查入河排污口272個,4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快推進,兩河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治理難點在哪?范永福坦言:“流域治理涉及多方利益協調,既要還舊賬,又要防新患。我們採取了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河道生態修復等多管齊下的措施。”

  “目前,永登縣環境監管能力有待提升、環境治理任務依然艱巨、環境治理投入仍有不足。”范永福説,下一步,將針對問題抓整改、補短板,全力以赴推進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交上人民滿意的“永登答卷”。

  “三綠並舉”永登答卷

  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進,永登縣賈家場東溝兩側的山頭上,一片片新造的林地漸成規模。儘管黃土高原的乾旱氣候給造林帶來挑戰,但點點綠色正在頑強地擴展。

  近年來,永登縣以創建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為抓手,統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籌資1.88億元,強力推進“三北”工程項目。

  永登縣賈家場東溝兩側的山頭上初見新綠(央廣網記者 寇剛 攝)

  “目前,完成營造林33.5萬畝;2025年項目已於7月初開建。”永登縣林草局副局長韓興孝説,“同時我們還謀劃總投資10.6億元的項目3個,並以15條示範帶為核心,投資1243萬元,開展村村萬樹·綠美鄉村行動,種植林木48.5萬棵,村莊含綠量持續提升。”

  永登縣不僅在山川鄉野間“潑墨揮毫”,更在城市細節處用心“繡花”——巧用城市邊角地、閒置地、廢棄地,通過規劃建綠、留白植綠、見縫插綠,將零散空間轉化為功能複合的“口袋公園”,實現推窗見綠、步行入園的民生願景。

  “自從家門口的小游園建好,一家人沒事就出來遛彎,孩子能找到玩伴,老人也能鍛煉身體,特別方便。”居民林女士的話語道出了群眾的真切感受。

  “擴綠”不易,“護綠”更難。該縣實行林長+檢察長+警長+護林員“三長一員”的護綠模式,設置林長930名,聘用護林員492名,加大巡護頻次,嚴厲打擊毀林毀草違法違規行為,不斷鞏固造林綠化成果。

  韓興孝介紹,去年以來,永登縣各級林長巡林8000多次,森林資源管護質效顯著提升。同時,積極開展“綠盾”“清風”行動,打擊毀林毀草行為;開展草原鼠蟲害防治29.9萬畝、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監測面積64.73萬畝、防治作業面積12.02萬畝,全面完成林草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無重大疫情和有害生物事件發生。在重要節點設置防火卡口點140個,預置火災撲救隊伍18支,以嚴密體系築起堅固“防火墻”。

  “興綠”是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關鍵。

  散養土雞、虹鱒魚、有機蔬菜、苦水玫瑰、麒麟西瓜……依託綠色生態,永登縣一大批優勢特色産業正蓬勃發展。

  鴻宇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林下養殖基地(央廣網記者 寇剛 攝)

  走進柳樹鎮山岑村七社,一大片樹林中,雞鳴鴨叫聲不絕於耳。這片曾經荒廢的林地被永登縣鴻宇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起來,開展林下養殖。

  “雞群生長在自然林地中,擁有充足的活動空間,可自由啄食林間雜草、昆蟲、草籽等天然食物,同時接受自然光照,生長環境貼近原生態。而排泄物則作為天然有機肥料滋養林地草木生長。”合作社理事長馬德福説,“目前我們已經吸納了附近百餘人就業,戶均增收近萬元。”

  從“生態佳”到“生態+”,越來越多的百姓借“綠”生“金”,同時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形成了良性循環。

  生態環保要算好四本賬

  在永登縣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中,“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的理念貫穿始終。

  “在發展過程中,優先保障生態空間是我們堅持的底線。”永登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劉成章説。永登縣依據全縣不同地域形態和生態服務功能,構建了“一屏、兩區、多廊”的生態安全格局。

  “從嚴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科學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合理確定城鎮開發邊界。”是永登縣空間規劃與生態紅線的剛性約束。

  永登縣祁連山水泥廠一景(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根據規劃,到2035年,全縣生態保護紅線面積784.07平方千米,全縣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1.6888以內,城鎮開發邊界面積41.25平方千米。

  劉成章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高耗能項目可能會讓數個綠色産業項目“望而卻步”,不論是出於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考量,還是基於幹部招商引資的考核,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項目用地審批過程中,永登縣嚴格落實‘三區三線’管控要求,盡量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審批,有特殊用地需求的,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劉成章説。

  生態環境治理不僅關乎當下,更利在長遠。“我們堅決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雖然短期內會犧牲一些GDP,但留住綠水青山,才能贏得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發展。”劉成章説。

  對於永登的探索,蘭州大學生態學院教授杜彥磊給予了高度評價:“永登縣‘算四本賬’的實踐,其典型意義在於它成功破解了一個關鍵命題——西部生態脆弱區如何跳出‘守着綠水青山過窮日子’的困境。”

  “永登的答卷具有雙重示範價值。”杜彥磊説,“其一,它立足於‘蘭州生態功能區’和‘祁連山水源涵養地’這一定位,主動將自身發展融入區域生態安全大局,這體現的正是‘算大賬、算整體賬’的思維;其二,探索出的‘擴綠’增容量、‘興綠’增效益、‘護綠’保成果的協同路徑,這正是‘算長遠賬、算綜合賬’的生動實踐。”

  杜彥磊建議永登下一步可在“轉化”通道上尋求更多突破:“更深入地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同時,積極引導綠色金融支持生態産業,解決綠色轉型中的融資難題,這樣才能形成保護與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讓‘四本賬’越算越清晰,越算越有效。”(記者寇剛)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