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産業“垂直生長” 隴原第一區向天空要産值
2024年,蘭州市城關區以第83位的排名再度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這張閃亮的名片背後,是老城區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持續探索的縮影。

城關區良志·蘭州之窗(央廣網發 城關區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隴原第一區”,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調研城關區時對該區寄予厚望: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打頭陣、當先鋒,以城關之強輻射帶動蘭州乃至全省之強。
三産結構為0.01:13.42:86.57(上半年)的城關區,是典型的中心城區。面對中心城區空間資源日益緊缺的現實挑戰,城關區以優化提升第二産業能級,強化壯大第三産業競爭力為核心,以“工業上樓”突破空間瓶頸與“服務業結構煥新”深挖主城價值,作為撬動高質量發展的着力點與突破口,全力支撐強省會戰略引擎轟鳴。
城關智造“更上層樓”
在土地資源幾近枯竭的城關區,工業如何延續?答案寫在了一棟棟拔地而起的工業大廈裏。
“我們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有項目沒地方落。可開發利用土地不足與承載全區超百萬人口和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的矛盾日益凸顯。”城關區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祥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城關區已將“工業上樓”作為優化“二産”的關鍵抓手。

在蘭州申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作人員正在檢查組裝好的筆記本電腦(央廣網發 城關區委宣傳部供圖)
“‘工業上樓’不是簡單地把機器搬上樓,而是經過精密測算的系統工程。”王祥説。為此,城關區錨定“信創、算力、生物醫藥、黃金”四大輕量化、高附加值産業“向上生長”。
今年3月啟動建設,7月下旬落成的蘭州市城關區創速空間暨信創産業園便是該區“工業上樓”的典型代表。作為城關區信創産業的核心載體,園區總面積約2萬㎡,累計投入1.3億元。
“現已招引8家頭部企業入駐,布局3條智能産線,實現了從研發設計到生産製造、從産品展示到人才培育的全産業鏈功能。” 王祥説。
航天聯志信創智造(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聯志”)係首批入駐的企業之一。該公司係一家提供專業的國産化軟硬體集成方案,依託CPU協同處理、存算分離等核心技術,深度優化國産CPU/GPU計算性能,實現跨平台軟硬體的無縫協同,充分釋放國産軟硬體的性能潛力的高科技企業。
“城關區在項目對接至落地實施全過程中,提供了全方位跟蹤服務,有效解決了項目推進中的諸多實際困難。我們對城關區的發展前景持積極樂觀態度,相信在這裡能夠實現更大的發展。”航天聯志負責人劉健説。
“選擇‘上樓’,最直接的原因是離市場更近。” 劉健算了一筆賬:在城區,人才招聘效率提升、與客戶的溝通成本降低;雖然層高、承重需要特殊設計,但完善的産業配套讓研發周期大幅縮短。“一來一回,效能不降反增。”
和航天聯志想法不謀而合的還有甘肅如意鯤鵬科技有限公司、蘭州申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雖涉及領域不同,但均深度契合城關區乃至蘭州市的智能製造産業升級需求,充分依託本地政策優勢,為政府機構、企業及科研院所提供涵蓋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王祥説:“我們不僅要滿足企業生産的物理需求,更要提供政策諮詢、融資對接等增值服務。下一步,我們將順應傳統工業企業出城入園發展趨勢,持續摸排全區空置工業用地和廠房,打造更多‘工業上樓’示範園區,吸引更多的高端産業和創新型企業入駐,形成優質産業集群。”
“主城流量”變現産業增量
如果説“工業上樓”是城關區在物理空間上的突圍,那麼服務業的結構煥新,則是在産業價值維度上的升維。
城關區圍繞金融、物流、商貿、數字、科技等“7”大産業集群和教育、體育、養老等“N”個重點方向,着力打造“7+N”現代服務業産業體系,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3+2”現代産業體系中打頭陣、當先鋒、做主攻。
“不論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還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均遠高於傳統服務業的增速。”城關區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邢娟説,“服務業正在從‘大’向‘強’轉變,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傳統的商貿繁華依然是城關區的底色,但驅動增長的核心引擎正在悄然切換。“我們積極鼓勵商業載體積極招引國內外具有影響力、代表性的知名品牌和原創品牌來我區開設首店,支持本土老字號企業謀劃開展首秀、首展活動,培育發展消費新熱點。”邢娟説。
落成於2023年的蘭州萬象城化身為城關區新地標。作為華潤萬象生活首個高端定位的輕資産商業項目,蘭州萬象城集聚近300家奢美品牌,多家西北首店、城市首店、城市定制店,精選潮流品牌入駐,為蘭州的品質消費再添新活力。
“蘭州萬象城不止為蘭州帶來消費煥新,在特色場景空間打造、先鋒潮流活動舉辦以及行業領先的會員服務方面,全方位迭新城市生活方式。” 蘭州萬象城推廣部工作人員張茜茜説,同樣為帶動城市就業、促進區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從戰略高度上提升蘭州作為西北城市中心的重要地位。
在三産領域,“7+N”現代服務業集群活力十足。“四轉”工程培育出42家月度入庫商貿服務企業,34個首店項目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新鮮消費。更讓人驚喜的是,100座商務樓宇被盤活,高標準的樓宇經濟發展規劃,構建起“兩軸一帶多組團”的空間格局,新建特色樓宇裏,能鏈甘肅區域總部等優質企業總部相繼落地,形成了多點支撐的發展態勢。

大眾巷的傳統商業煥發新生(央廣網發 城關區委宣傳部供圖)
老牌餐飲企業同樣在經歷蛻變“陣痛”後煥發新生。走進大眾巷的金城老碗麵館,明黃色的霓虹燈與現代化的時尚元素相得益彰,“商文旅融合發展先行者”的標牌下,游客們正對着桌上的牛肉麵套餐拍照打卡。
不僅如此,蘭州牛肉麵預包裝産品在店舖裏整齊的碼放,供游客選購。“牛肉拉麵太好吃了,我也想帶點這個‘蘭州味道’回去,沒想到在店裏就能一站式買齊,連郵寄服務都有。”游客紛紛為這一操作點讚。
如今,在各類大型活動現場,牛肉拉麵元素如春雨潤物般融入每個角落:産品博覽交易會的文創展&上,蘭州市博文創中心的設計師們展示着會“講故事”的麵條——許多拉麵相關的産品和模型裏都嵌入二維碼,掃碼即可聆聽蘭州牛肉拉麵的百年傳承史。
城關區的“主城流量”,不僅僅是商業街的人流,更是知識、數據、資本和創新思想的匯聚。“當前,我們正在將這種無形的、過往可能被忽視的‘主城流量’,系統性地轉化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産業增量。”邢娟説。
有限空間的無限可能
在空間“天花板”下“主刀”,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是智慧。
“我們要科學規劃、精心謀劃每一寸土地。”城關區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耀明説。近年來,城關區通過老舊廠房改造、樓宇更新、地下空間開發等方式,全方位盤活存量産業空間。

城關區通過老舊廠房改造、樓宇更新等方式盤活存量産業空間(央廣網發 城關區委宣傳部供圖)
“畝均論英雄”成為城關區項目准入的硬指標。記者了解到,該區對新引進項目的畝均投資、畝均稅收均有嚴格規定。“對於不符合標準的項目我們堅決拒絕,即便短期內影響了招商規模,也要為高質量發展留足空間。”張耀明説。
在有限空間創造無限可能,還需要“軟硬”兼施。在城關區政務服務中心,一家生物科技企業僅用4小時就完成了所有開辦手續。“不僅速度快,工作人員還主動為我們匹配了可申請的創新補貼。”企業負責人李先生印象深刻。
“一網通辦”率達100%、全程網辦率99.37%、壓縮時限比89.49%、即辦率79.67%……“我們以數字賦能提升工作效能,3669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證(照)通辦’,‘零材料’辦理事項5925項,切實減輕了企業和群眾負擔。”城關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賈玉莉介紹説。
記者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城關區以“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年”行動為抓手,探索推行“包抓聯專員”和柔性執法機制,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無證明城市”創建任務全面完成,在全省數字政府和政務服務能力評估工作中連續兩年排名第一。
聚焦 “高效辦成一件事”,城關區還擴展大廳窗口無差別受理範圍,制定“一件事一張圖”處置方案,加快35項重點事項落地,今年以來“高效辦成一件事”辦件量達2.8萬件。梳理、編制12345熱線知識庫,提升辦事效率,為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優質服務。
截至今年10月底,城關區實現“個轉企”976戶、“小轉規”3戶、“下轉上”131戶、“分轉子”5戶,新增市場主體16383戶。
“空間限制不一定是發展的終點,也可能是創新轉型的起點。通過提升單位空間的價值密度,老城區同樣能煥發新活力。”張耀明説。(記者寇剛 見習記者徐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