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杏甜葡,鮮桃紅棗,這些曾經“深藏閨中”的敦煌特色農産品,如今正沿着電商快車和冷鏈物流,從戈壁綠洲走向全國千家萬戶的餐桌。“十四五”期間,敦煌市規模化養殖蹄疾步穩,特色種植碩果纍纍,品牌培育亮點紛呈,農村電商聯通四海,千年絲路古城以“農”為媒,奏響鄉村振興的昂揚樂章。
規模化養殖撐起“致富脊梁”。2021年敦煌畜禽飼養總量119.05萬頭(只),到2024年底已達130.51萬頭(只),增長率9.6%。這背後,是一個個規模化養殖場的崛起。“十四五”期間新建萬頭牛場1個、萬隻羊場2個,還有70個千隻羊場、25個百頭牛場落地。“以前養30多只羊,冬天怕凍着,夏天怕生病,一年也就賺萬把塊。轉渠口鎮養殖戶王元笑着説,如今他家的羊場升級成標準化千隻羊場,新的圈舍有通風系統,市裏還派技術員上門指導防疫,去年光賣羊就賺了23萬元,“現在日子有奔頭,打算再擴大規模!”

敦煌市肉牛規模化養殖場
特色種植結出“戈壁珍果”。月牙泉鎮合水村果農羅新華,這幾年靠着標準化種杏翻了身。羅新華指着手裏的《李廣杏標準化種植手冊》説,“從前杏子爛枝頭,現在套着軟網套,八成熟手工摘,一斤能賣30多塊!”為了讓李廣杏産業壯大,敦煌還投入600余萬元補助種苗培育和老果園更新,如今種植面積從2012年的3310畝擴至1.5萬畝,年産1.7萬噸。轉渠口鎮的沙棗林裏,農戶們忙着分揀果實,這些戈壁“野果”經敦威食品公司研發,變成30餘款零添加産品,線上銷售額增幅超40%。從李廣杏到沙棗,從葡萄到紫胭桃,敦煌特色作物在綠洲扎根結果,成為農戶的“搖錢樹”。

敦威食品公司工人分揀“野果”沙棗
品牌培育點亮“甘味名片”。“敦煌李廣杏”拿下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入選2025年農業精品品牌培育計劃名單,搭上“甘味”公共品牌快車,文創包裝讓普通杏果身價翻倍。金杏園合作社的“杏有靈犀”禮盒、敦小二的“九色鹿”主題包裝,掃碼就能解鎖敦煌紋樣,讓每盒杏子都成為“行走的文化符號”。楊記乾糧店的90後傳承人楊嘯,在傳統技藝中融入南瓜、豆沙等口味,讓手工乾糧變身“網紅零食”,每天包裹發往全國各地。如今,“敦煌葡萄”“敦墾禦棗”等8個品牌獲“甘味”認證,29個産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形成特色鮮明的“敦煌味道”品牌矩陣。

“甘味”品牌農産品:“敦煌葡萄”
農村電商架起“産銷橋梁”。敦煌構建“冷鏈+電商+文旅”銷售體系,整合200多家電商主體,聯動順豐、郵政物流,實現48小時全國送達。00後創業者張洪鑫的直播間裏,敦煌羊肉格外搶手,“真空鎖鮮+冷鏈物流,每月可發200多單!”他正研發酸白菜羊肉套餐,讓鄉味更完整。郵政“鄉味專遞”綠色通道功不可沒,免費真空包裝、冷庫暫存,搭配民航+郵航包機服務,實實在在助力農民增收,讓鄉村好味道變成“好收入”。從沙棗乾果到手工乾糧,從鮮牛羊肉到杏皮茶,敦煌鄉味通過網線跨越山海,還遠銷中亞、北美等地。
敦煌以“特色種植+精深加工+電商物流+文化賦能”的全産業鏈模式,讓杏子變成“黃金果”、羊肉香飄“千萬家”、乾糧變身“網紅品”,在大漠之上書寫着鄉村振興的新篇章,農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呂獻芝 唐小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