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門市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風機葉片臨時堆場。
入冬時節,玉門工業園的項目建設不因嚴寒而降溫,依舊繁忙有序推進。在弘大儲能集裝箱儲能裝備製造基地項目現場,項目生産副總經理曹允仃正和工人們一起檢查設備安裝進度,他指着正在安裝的生産線説,“從簽約到落地,我們只用了10個月!這速度,連我們自己都沒想到。”
這不是個例。今年以來,玉門工業園以産業招商為核心抓手,不斷優化産業結構,持續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1-9月,園區完成工業産值31.05億元,工業增加值4.37億元同比增長52.8%,限上企業銷售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28.8%,35個總投資62.8億元的重點項目開工率達100%。
“鏈”上發力,招商“加速度”
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招商引資無疑是一場時不我待的“競速跑”。按照“短鏈”延伸、“斷鏈”連通、“無鏈”生有、“弱鏈”變強的工作要求,對標“四圖五清單”繪製“一核兩翼五鏈”産業鏈招商圖譜,全力攻堅工業項目,競逐産業“新賽道”。
“我們瞄準的是産業鏈的‘關鍵一環’,不是簡單的項目引進。”玉門經開區管委會化工産業綜合監管辦公室副主任趙遠介紹道。圍繞風電、光伏、光熱、儲能、氫能、新材料六大産業基礎,園區聚焦液流儲能、鈣鈦礦電池、算力中心三大核心方向,“走出去”招商6批次,拜訪企業60余家,邀請客商40余批次實地考察。通過精準對接和高效服務,一批與産業生態緊密協同的優質項目相繼落地,其中包括風光發電設備資源循環利用、新能源換電重卡等14個重點項目正式簽約。截至目前,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26億元,這些資金及時注入,強化了園區産業鏈韌性,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活水。
“築巢引鳳”,基建“加碼”
既要築牢硬體根基,更要做好規劃引領,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今年,園區投資1.35億元,系統推進包括物流園二期道路建設、電力線路改遷工程、固廢填埋場二期建設在內的11項關鍵基礎設施工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全面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
在規劃層面,一系列高水平、前瞻性的規劃相繼推進與落實。《玉門經濟開發區“一區三園”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科學布局生産、生活、生態空間,實現集約高效發展;《玉門市老市區産城融合規劃(2024—2035年)》着力推動産業與城市功能融合、空間整合,激發區域新活力;《玉門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2019—2030)》的修編完善,則從戰略層面明確了中長期發展目標、産業方向和實施路徑。這些規劃相互銜接、系統配套,為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和長遠競爭力提升繪製了清晰的藍圖,提供了科學的指引。
“店小二”服務,企業“真暖心”
企業有需求,園區有回應。“我們生産有困難,園區第一時間了解情況,以最快速度解決問題,幫助企業高效生産。”玉門市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喬春明感慨道。園區專門為企業申請了38.4畝的臨時停車場和58畝的臨時葉片堆場,通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徹底解決了長期存在的運輸難題,大幅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以“店小二”的服務態度,有效解決企業難題的例子還有很多。園區通過舉辦“政企銀”座談會、開展政策入企宣傳、組織法治入企活動等多種形式,全方位拓寬政企溝通渠道,確保企業訴求能夠及時上傳下達,並針對性地提供融資、政策解讀和法律諮詢等服務。今年1至9月,園區累計協調解決企業用工短缺、融資難和審批慢等問題10余項。完成閒置土地處置1宗,盤活低效用地4宗共計34.3畝,提升了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為25個新項目開展了專業的入園評估服務,從源頭上把關項目質量,簡化入駐流程,極大減輕了企業負擔,助力企業“輕裝上陣”,聚焦核心業務發展和創新升級。(徐瑋、王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