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塔縣立足光熱資源稟賦,以設施農業為突破口,通過政策扶持、科技創新、全鏈培育、精準服務,推動設施農業從“零散種植”向“規模發展”、從“傳統種養”向“科技賦能”轉型,讓小小大棚變身群眾致富的“聚寶棚”,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生機。

走進金塔縣金塔鎮營泉村金塔沙漠生態園區,一座座溫室大棚裏卻暖意融融。棚內瓜藤長勢茂盛,金塔縣金塔鎮營泉村種植戶段金玲正忙着修剪枝葉,臉上洋溢着豐收的期盼。“我每年都種四個棚,西瓜是每一季度都種一棚,因為我們沙土上種的西瓜,口感比較好吃起來很甜,深受顧客的歡迎。銷售跟效益都比較好。”段金玲一邊忙活一邊笑着説。

“一棚多季、一年多收”的高效種植模式,既讓市民“菜籃子”品類更多、新鮮直達,也讓金塔鎮營泉村種植戶江正兵實現了畝均效益翻番。江正兵在園區種植了23座溫室大棚,培育西紅柿、葫蘆、辣椒等作物,這些作物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有長期外銷的訂單做保障。
“我種植的大棚銷售的市場主要是春光市場和金塔本地市場,還有外省的一些訂單,整體來説收入還是挺不錯的。”金塔縣金塔鎮營泉村種植戶江正兵説。

金塔鎮營泉村特有的沙性土壤讓這裡産出的各色果蔬品相優良、質量上乘,深受大家的喜愛。通過本地氣候特點、土壤等資源稟賦,村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巧打時間差、季節差,引導群眾種植各類高效益的精細化果蔬。
金塔鎮營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建龍説:“我們園區規劃的是由村集體、農戶和企業整體在園區務作,主要種植沙漠普羅旺斯西紅柿、沙漠西瓜和沙漠羊肚菌等特色蔬果,平均每座棚每年的收入都在5—6萬元。”

截至目前,金塔縣建成日光溫室1.58萬畝、鋼架拱棚3.3萬畝。今年前三季度,全縣各類蔬菜種植面積19.7萬畝,同比增長3.4%。各類蔬菜收穫産量為63.9噸,同比增長3.4%,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走上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記者:楊瀾、楊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