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麵,想走出蘭州,要經歷哪些歷練?一條産業鏈,要從單一走向多元,要經過多少考驗?這個答案,要在蘭州市永登縣去尋找。
作為蘭州“6+X”中食品加工百億級産業集群的重要支撐,永登縣正在向現代集約型、高附加值的“食品工業強縣”轉型。

永登樹屏眾創城食品産業園(央廣網記者 寇剛 攝)
永登樹屏眾創城食品産業園是甘肅省目前唯一的綜合性專業食品園區,從規劃之初就針對完整食品産業鏈展開設計建設。2024年,永登樹屏眾創城食品工業園引進項目24個,總投資33.25億元,簽約企業達到87家。
“強省會”考卷,永登以食品産業崛起作答,以一場關於“鏈”動規模、“雙進”驅動、價值躍遷的生動實踐作答。
“鏈”動規模
在永登樹屏眾創城食品産業園廠房林立的工地上,運輸車輛往來穿梭。
“我們以集群化發展理念為核心,轉變傳統食品加工製造模式,重點培育百億級牛肉拉麵産業鏈,目前已呈現出‘全鏈條貫通、三産融合、科技賦能’的運作模式。帶動食品加工、冷鏈物流、文旅消費等産業集群協同發展。”永登工業集中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馬曉斌告訴央廣網記者。

牛肉麵超級工廠實驗室(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緣起於蘭州牛肉麵産業,志在打造食品全産業鏈園區,蘭州樹屏食品産業園經過5年多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落戶。“目前,園區已入駐隴萃堂、金城虎、思泊湖、尕滿福等牛肉麵企業15家。”馬曉斌説。
在蘭啵旺蘭州嘻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工人們站在大鍋前,查看並攪拌着用牛肉、牛骨和各式香料熬成的牛肉湯。“無論是熬湯、煮肉還是蘿蔔、辣子油的加工,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産保證了每批次産品質量的統一,讓食客每一口吃到的都是同樣的味道。”蘭啵旺蘭州嘻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廠長洪偉偉説。
産業鏈的完整度是衡量集群競爭力的關鍵。
牛肉麵超級工廠做強生産鏈,原材料種植基地夯實供應鏈,大數據智能處理中心、百城萬店完善保障鏈……樹屏産業園區打通從田間到車間再到舌尖的牛肉拉麵産業全鏈條,努力推動從單一加工到三産融合的轉變,實現産業間相互帶動、相互促進、相互提升。

産業園牛肉麵超級工廠評鑒活動(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用的蘿蔔和牛肉是本地的,食用油來自新區,辣椒來自甘谷……”在預包裝牛肉麵生産車間外,洪偉偉介紹着不同原材料的産地。
“這裡不僅有優質的原材料基地,更重要的是集群帶來了便利。我們的包裝、物流甚至部分調味料都能在本地找到供應商,降低了綜合成本。”洪偉偉感受到的“便利”,正是集群內企業良性競合的結果——信息、技術、人才在區域內流動,形成了“1+1>2”的協同效應。
集群效應直接轉化為真金白銀的經濟貢獻。“食品工業已成為我縣吸納就業、拉動農業、貢獻稅收的重要力量。”永登縣工信局負責人給出了一組數據:全縣食品工業累計帶動就業近萬人,間接帶動數萬農戶增收,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逐年攀升。
“雙進”永登戰役
産業集群的快速成型,背後是永登縣打響的一場以“招商引資”和“服務推進”為核心的“雙進”永登戰役。
“‘引進’是前提,我們瞄準食品工業産業鏈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開展精準招商、以商招商;‘推進’是保障,確保項目‘招得來、落得下、發展好’。”永登縣商務局經合服務中心幹部施海明解讀了永登“雙進”戰役在食品工業領域的內涵。

思泊湖工廠車間(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同樣,該縣目標也很清晰:充分利用永登縣及周邊區域的優質生態農産品資源優勢,突出綠色、天然、有機等品質特點,落地一批“甘味”食品、牛肉麵、預製菜、乳製品製造企業,推動農業産業擴面增量、提質增效;打造西部國際食品加工貿易基地,重點發展蘭州牛肉麵産業和健康食品産業,建設成為享譽全國的蘭州牛肉麵産業園及食品産業創新孵化基地;將樹屏眾創城食品産業園打造成省內最大的千億級食品産業集群,建成後可容納企業150余家,帶動就業2萬餘人,年産值達千億元,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在施海明看來,相比周邊地區,永登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在於專業的園區載體、清晰的産業定位和蘭州都市圈的區位優勢。在項目篩選上,永登格外看重項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綠量”。
按照既定目標,永登縣聚焦延鏈補鏈強鏈及重大節會、産業園區開展招商。
“園區針對企業需求推出多元化招商政策。企業可選擇購買或租賃園區提供的標準化和定制化兩種廠房類型,購買方式採用蘭州首個分割産權模式,便於企業融資;永登縣政府配套3至5年貼息補助政策,降低企業購置壓力。”馬曉斌説。
此外,園區整合直播基地、研學中心、黨群服務等三産配套資源,並聯合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門協助企業申報國家專項政策補助,形成“廠房靈活選擇+財政金融支持+産業生態配套”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切實提升企業入駐吸引力。

産品展示(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項目簽約只是第一步,快速落地才是關鍵。施海明介紹,永登縣為食品工業項目建立了“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推行並聯審批、“代辦幫辦”等一系列創新做法。“我們組建了工作專班,提前介入,協調解決水電、環評等要素保障問題,平均審批時限壓縮了50%以上。”施海明説。
在隴萃堂入駐時,園區“店小二”式服務讓甘肅隴萃堂營養保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王小偉印象深刻,“園區為我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縮短了各項手續審批的時間,使企業能夠快速步入正軌,專注於業務的發展。在後續的生産經營中,還連續兩年為我們申請了蘭州市商務局牛肉麵專項補助資金共35萬元。”
“我們會深入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的生産經營狀況和需求,對企業提出的如用工、融資、安全生産等方面的問題積極協調解決。”馬曉斌説。
入駐企業的評價是對園區、對永登縣食品工業發展的最大褒獎:“雙進”戰略精準地匹配了永登的農業資源稟賦和産業發展需求,是集群形成的“催化劑”。其成功的關鍵在於政府角色的成功轉變——從管理者轉變為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的“合夥人”。
尋求高附加值增長路徑
站在已達三十多億元投資、近百家企業集聚的規模基礎上,永登思考的不僅是如何“做大”,更是如何“做強”。向高附加值環節攀升,成為必然選擇。
“以‘強鏈補鏈、創新驅動、數智賦能’為主線,向着産城融合、産業振興的複合型特色園區邁進。”這是永登縣擘畫的藍圖。
具體實施中,永登縣正通過設立專項扶持資金、鼓勵校企合作、引進科研&&等方式,引導企業向精深加工和技術創新要效益。馬曉斌介紹,“我們支持企業研發藥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産品,並積極培育‘永登造’食品區域公共品牌,鼓勵企業打造自主品牌。”

凈菜超級工廠生産車間(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永登保食安安全凈菜超級工廠係國內首批、甘肅首個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現代化凈菜加工生産樣板基地。
走進一樓生産車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設備。一條條生産線在高速運轉,蔬菜按照既定的程序,在各自的生産線上流轉。每個生産區域都有數智化看板,通過看板可以讀取訂單信息、作業流程信息。
“這是我們的凈菜生産車間,現在處於人機磨合、聯調聯試階段,對工業流程進行細化和完善。”永登甘味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品牌策劃部經理陳超告訴記者,工廠共有十條生産線,已實現蔬菜全品類加工覆蓋。
“超級工廠通過鏈結産業鏈上下游,通過大型團餐企業、機關食堂、校園餐飲等渠道鏈結末端銷售,形成直採直供的訂單式産銷模式。”陳超介紹説,目前,超級工廠已與甘肅農業大學等高校以及民航物流、蘭州本地連鎖餐飲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通過工廠精深加工的農産品可以有效延長保質期3至7天。未來,該工廠將依託機場物流,將産品輸送到大灣區及北上廣區域,同時針對C端開展社群經濟模式,讓開袋即烹的一盤菜走進千家萬戶。
“永登有獨特的高原夏菜、富硒土壤等資源,不能只停留在初加工。要大力發展中央廚房、預製菜、功能性提取物等,這是提升價值鏈的突破口。”甘肅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導師楊富民認為,永登應積極擁抱綠色低碳趨勢,建設綠色工廠,開發有機食品,這既是市場所需,也是溢價之源。他建議,未來永登應更注重三産融合,發展工業旅游、體驗經濟,讓食品工業“好玩”起來,從而構建一個從田間到餐桌、從製造到智造、從産品到品牌的更完善、更具韌性的産業生態。(記者寇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