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線,五彩絲線勾勒出美好圖景。在甘肅省高素質農民培育農耕技藝培訓班裏,數十名學員正聚精會神跟隨老師學習,原本尋常的布料絲線,在他們手中漸漸蛻變為一件件精美別致的手工藝品。如今,這樣的場景在肅南縣隨處可見,民族刺繡不僅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更成為撬動鄉村振興、帶動群眾致富的“金鑰匙”。

變“閒”為寶 傳統技藝點亮增收新路徑
長期以來,肅南縣的許多留守婦女,雖有充足的閒暇時間,卻苦於沒有穩定的增收渠道。本次手工藝品製作培訓班,正是瞄準了這一痛點,課程涵蓋針法技巧、色彩搭配等實用內容,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潘小紅手把手教學,從基礎入門到成品創作,全程為農牧民群眾提供指導。“培訓過程中,老師們用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的講解和耐心的指導,讓我們這些學員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並掌握了新的手工藝知識和技藝。”參訓學員楊雪梅説,“這次培訓後,我已經與畫藝非遺工坊簽訂了勞動合同,按計件做手工活,讓自己可以在不耽誤照顧家庭和孩子的同時,增加家庭收入,體現自我價值。”
融“古”於新 文化傳承激活産業新引擎
此次培訓不僅是一項技能傳授,更是對地方傳統文化的挖掘與活化。許多手工藝技藝本身就承載着當地的民俗記憶和文化基因。培訓班在教授傳統技法的同時,更注重引導學員結合現代審美與市場需求進行産品創新。“我們鼓勵學員在傳統圖案中融入現代元素,開發出更符合年輕人喜好的文創産品、旅游紀念品。”培訓教師潘小紅説,“作為一名組織者和授課老師,深受觸動。學員們學習熱情極高,課上認真記錄,課後主動練習,積極掌握農耕與刺繡新技能。主辦方也精心安排了一條龍就餐住宿服務,讓大家吃得營養,住得放心,全力投入學習。”

以“技”促興 人才振興夯實發展新基石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手工藝品製作培訓班的成功舉辦,有效提升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創業能力,拓寬了增收致富的渠道,激發了群眾依靠自身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培訓課上,老師從服飾傳承和發展史等方面做了深刻的講解,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生産生活的技藝。現在政策這麼好,我會把這次學到的所有知識運用到生産生活中,我想用針線繡出鄉村振興的好日子。”參訓學員楊英説。
培訓教師潘小紅介紹:“看到學員們不僅技能提升,通過指尖技藝還能在家照顧好家庭和孩子的同時,有一份收入,這正是培訓的價值,讓大家掌握‘農耕金鑰匙’掌握‘非遺金手藝’,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刺繡勾勒的不僅是圖案,更是農牧民群眾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隨着這批“鄉村工匠”的成長與成熟,肅南縣的鄉村振興畫卷,必將因這“指尖”上的力量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宋坤 趙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