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坡”披綠裝,“荒山頭”結碩果。“十四五”期間,蘭州市永登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林長制為統領,以重大生態工程為支撐,全民動員推進全域植綠,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的雙向奔赴,昔日黃土縣域已然蛻變為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中的綠色明珠。
機制創新為植綠護綠築牢根基。永登縣構建“黨政抓總、專班攻堅、群眾參與”立體化推進體系,印發《林長制運行任務清單》,將綠化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創新多元融資模式保障苗木採購、技術推廣等關鍵環節,推行“護林員包片+村規民約約束+紅黑榜考核”長效管護機制,嚴格落實“三分造七分管”理念。領導幹部帶頭示範,“黨員林”“企業林”“民族團結林”遍佈城鄉,每年組織“3·12”植樹節、“互聯網+義務植樹”等活動,年均義務植樹超100萬株,讓植綠護綠成為全民自覺行動。

重點工程為生態屏障添磚加瓦。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永登縣精準推進“三北”防護林、隴中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等國家級項目,累計完成生態保護修復35.685萬畝,實施草原植被綜合修復19.05萬畝,草原植被蓋度從58%提升至72%。以“村村萬樹·綠美鄉村”行動為載體,在15個鄉鎮185個行政村開展村莊綠化,累計造林111.5萬株,打造立體綠化示範路段,新增並改造提升城區綠地。針對“水墨丹霞”等3條特色示範帶,在S101、國道312等沿線量身定制差異化綠化方案,實現生態美化與産業發展同頻共振。

綠富共生為惠民興縣拓寬路徑。永登縣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深化集體林權改革,完成3118宗集體林地所有權確權發證,培育“林+養殖”“林+種植”“林+旅游”等多元發展模式。各鄉鎮立足資源稟賦,發展玫瑰種植、經濟林培育、林下經濟等特色産業,林下經濟年均産值超6000萬元,2025年達7765萬元。莊浪河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規劃種植特色經濟林,個人圍封荒山植樹、企業義務綠化礦山等典型案例不斷涌現,實現了生態保護、農業提質與農民增收的雙贏。

五年耕耘結碩果,如今的永登鄉野披綠、河川含翠,綠色已成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十四五”期間,永登縣林草事業實現歷史性突破,不僅築牢了生態安全屏障,更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縣域振興之路。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永登縣將以“1469”工作思路為統攬,持續推進“三綠”並舉、“四庫”聯動,聚焦大通河流域、莊浪河流域生態修復等重大項目,在隴原大地上續寫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綠色新篇章。(永登全媒體記者:賈檸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