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傳統農業效益遞減、鄉村活力不足的挑戰,蘭州市西北門戶永登縣依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與甘肅省“強省會”行動部署,將農文旅融合定位為縣域經濟破局關鍵。

蘭州水墨丹霞一景(央廣網記者 寇剛 攝)
坐擁苦水玫瑰、丹霞地貌、非遺文化及冷涼蔬菜基地的永登縣,産業聯動基礎雄厚,通過“土地增值、文化煥新、鄉村聚氣”的農文旅深度融合模式,激發出“1+1+1>3”的裂變效應。
去年,永登縣地區生産總值達160.8億元,同比增長7.5%;全年接待游客600萬人次,文旅熱度持續攀升。
農文旅資源富集
永登的農文旅“家底”厚實。
從“地標産品”到“美麗産業”,永登縣最沁人心脾的名片,莫過於被譽為“金城一寶”的苦水玫瑰。每當花期,萬畝玫瑰競相綻放,香飄十里,形成了蔚為壯觀的農業景觀。

社火表演——高蹺(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而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河西走廊的門戶,永登在漫長的歷史變遷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留下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高高蹺、永登太平鼓等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風采。
保存完好的魯土司衙門建築群,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着“西部小故宮”之美譽,是研究我國土司制度不可多得的“活化石”。與之交相輝映的,還有紅城感恩寺等古建築遺存,共同構成了永登深厚歷史文化的“脊梁”。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永登同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距離蘭州僅20余公里的樹屏丹霞,其色彩之絢麗、地貌之奇特,宛如一座露天的地質博物館,是攝影家和游客心馳神往的“網紅”打卡地。
……
“全縣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50處,縣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2952件;境內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擁有國內連片分佈面積最廣、規模最宏大、離省會城市最近的樹屏丹霞地貌,還有國家十大標兵森林公園之一的吐魯溝4A級國家森林公園……”永登縣文旅局幹部楊國忠向記者如數家珍,“過去,這些資源如同散落的珍珠,如今,它們被一條農文旅融合的金線串聯起來,正釋放出巨大的聚合效應。”

永登縣美樂幸福農場(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永登縣創建為全省鄉村旅游示範縣,全縣有省級旅游示範村3個,全省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2個,市級旅游示範村2個。
楊國忠介紹,目前永登縣正在重點推進蘭州水墨丹霞景區一期工程建設,龍王池歡樂谷文化藝術殿堂、越國開心農場生態文化度假村、永登縣“美樂幸福農場”田園綜合體、林隱清泉·河畔農莊和永登縣樹屏城鄉融合發展示範鎮杏花村基地、蘭州永登滿城漁村文化産業項目和永登苦水玫瑰文化産業等項目建設。
“我們通過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讓獨特的資源稟賦轉化為看得見、摸得着、能體驗的‘美麗經濟’。”楊國忠説。
因時而來、因聚而變的“跨界答卷”
花農採摘、合作社收購、企業加工、文旅推介、個體戶制醬……每年6月中旬,永登縣萬畝苦水玫瑰進入採摘季,從田間到車間,從線上到線下,“玫瑰之鄉”綻放出“花樣經濟”。
苦水鎮種植的玫瑰久負盛名,有文字記載的栽培歷史已有280多年。借助天然的弱鹼性土壤、充足的光照、較大的晝夜溫差與祁連山的冰雪融水生長,苦水玫瑰以其花色鮮艷、香氣濃郁、肉厚質純、出油率高、抗逆性強、抗旱耐寒等特點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苦水鎮的玫瑰花,可不僅是用來觀賞的。甘肅大手印玫瑰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購站前,花農們排起長隊。“花蕾每斤7塊錢,花冠每斤8塊,種了兩畝多地,能賺1萬多塊……”花農薛清笑得燦爛。

苦水玫瑰(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苦水鎮的帶動下,玫瑰種植在永登縣蓬勃發展開來。目前,永登縣玫瑰産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有100多家,玫瑰種植面積達10.16萬畝,佔全國玫瑰種植面積的42%;玫瑰鮮花年産量2800萬公斤、佔全國的50%以上。
永登縣還專注傳統玫瑰産業升級與現代農業融合,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文旅於一體的特色産業鏈,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玫瑰谷成為新晉“流量密碼”。武威人滿吉仁管理的280畝玫瑰園,如今是網紅打卡地,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採摘、拍照、游玩。
文旅融合讓永登玫瑰從“賣産品”轉向“賣體驗”,進而延伸出研學、觀光等新業態。並通過“玫好永登·香伴世界”品牌,將玫瑰文化與水墨丹霞的生態價值結合,推出“黃河風情玫瑰精油”“丹霞地貌攝影之旅”等跨界産品,提升整體旅游競爭力。
“永登冷涼氣候很適宜蔬菜種植,我在這裡承包了十余座大棚,種植草莓、西紅柿、蔬菜等。”大同鎮郭家墩村莓好福園負責人劉桂林在永登深耕蔬菜種植多年,“這些大棚是我去年承包的,主要以游客採摘體驗為主,並且和旁邊郭家寨營地聯合起來,實行客源互送互通。”
“跨界”在永登還遠不止於此。
國家級非遺苦水高高蹺的傳承人踩着三米高蹺,在眾人驚嘆聲中騰躍而起;太平鼓的激昂鼓點,如雷霆萬鈞般在黃河岸邊震天響起。曾經靜靜陳列在博物館裏的非遺,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流量擔當”。每年農曆二月二,苦水鎮的社火表演堪稱西北民俗的“頂流現場”:彩綢翻飛的舞龍隊、詼諧逗趣的划旱船,吸引着全國各地的游客“打卡”。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些傳統技藝正轉化為“真金白銀”——當地農民依託非遺表演開發研學體驗等系列項目,僅2024年就帶動周邊500余戶村民戶均增收2萬元。
以“和美”為筆 為“浪漫永登”加碼
農文旅融合,其最終落腳點是“人”,是百姓的獲得感和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永登的探索,非簡單地將農業和旅游機械疊加,而是以“和美”為核心理念,描繪一幅産業興、環境美、百姓富的鄉村新畫卷。
隨着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永登縣同步打造40了個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全力推動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提質增效與群眾增收致富同頻共振。

永登縣杏花村一景(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依偎丹霞深處的杏花村,神秘幽靜、奇山秀峰,古樸村落別具特色。王文輝是杏花村返鄉創業大軍中的一員。他精心打造的杏林園生態休閒園,坐落於水墨丹霞景區主幹道旁。“這兩年看到水墨丹霞景區給家鄉帶來的變化很大,以及地方政府對返鄉創業者的支持,我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家鄉建設得更好。”談及返鄉創業的初衷,王文輝如是説。
杏花村是樹屏鎮文旅融合發展“引流聚氣”的一個縮影,以“水墨丹霞”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項目為引擎,大力發展民宿與農家樂,引領村民增收致富,更精心策劃了一系列主題游覽線路,巧妙串聯起杏花村農耕文化園、東溝千畝桃林、龍王池國學研學基地等特色景點,構建起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多元化産業格局。
大同鎮以郭家墩省級和美鄉村為樣板,統籌推進王家坪省級和美鄉村、南同城鄉融合示範村、高岑設施農業示範村、青寺種養結合示範村建設,同步帶動鄰近7個村整治提升,着力構建“重點突破、全域聯動”的鄉村發展新格局。昔日“美麗鄉村”的輪廓,正逐漸蛻變成為今日“和美鄉村”的絢麗畫卷。

郭家墩村露營基地(央廣網發 永登縣委宣傳部供圖)
走進郭家墩村,村道兩旁的墻壁上,一幅幅精美的墻繪映入眼簾,上面書寫着“遇見郭家墩,和美相約,向美而行”的溫馨標語,為整個村莊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觀音泉濕地公園旁三三兩兩的村民或悠然自得地蕩着鞦韆,或靜靜地站立觀賞,享受着這份寧靜與美好。
“去年以來,我村打造濱水廣場、改造房屋風貌、亮化墻體、鋪設柏油路;今年計劃再種400多株樹,扮靚村容村貌。”郭家墩村黨總支書記龍寶海説道。
“我們理解的‘浪漫永登’,不僅僅是花前月下的風情,更是一種人與土地、人與文化、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生活狀態。”楊國忠説。
整潔的村道、煥新的民居、笑迎四方客的村民、瀰漫在空氣中的玫瑰花香……如今,穿行在永登的鄉村,入眼便是“浪漫永登”最動人、最堅實的底色。(記者寇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