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2+4”現代化産業體系從2021年産值668.9億元到2024年的1985.6億元,連續三年在全省鏈長制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次,年均34.8%的增速背後,是金昌這座工業城市以系統思維破解發展難題、以創新舉措激活發展潛能的生動實踐。

項目建設鳥瞰圖(資料圖)
從一顆孔雀石的發現,到一座新型工業化城市的崛起,轉型發展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風雨兼程。“十四五”時期,金昌市錨定資源型城市轉型跨越高質量發展目標,將“2+4”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通過産業培育強根基、招商引資添動能、營商環境優保障,走出了一條西部資源型城市的現代化産業轉型之路。
前三季度,金昌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05.7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穩居全省市州首位。第一産業增加值32.62億元,增長5.6%;第二産業增加值352.78億元,增長14.7%;第三産業增加值120.29億元,增長3.5%。
“鏈式發展”築牢轉型根基
在金川鎳鈷動力廠動氧車間,一套銀白色的5萬Nm³/h空分裝置正平穩運行。作為西北地區空分領域的標杆項目,這套裝置以“低能耗、高智能、全利用”為核心,通過低位餘熱回收、低溫儲能、稀有氣體提取等10余項創新技術,實現年節能2400萬千瓦時、廢水減排50%,不僅是保障金川鎳鈷主産品生産的“動力源”,更以卓越的綠色低碳性能,成為金昌市推動産業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生動縮影。

金川集團鎳鈷有限公司動力廠5萬Nm³/h空分裝置項目現場(資料圖)
“十四五”以來,金昌市堅持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培育壯大、未來産業前瞻布局“三條路子”並行,以“鏈長制”為抓手,推動“2+4”現代化産業體系從“框架構建”向“內涵提升”跨越,實現産業鏈價值鏈雙向躍升。
有色金屬新材料産業作為金昌市的“壓艙石”,在“十四五”期間完成了從“原料輸出”到“材料智造”的轉型蝶變。依託鎳銅鈷資源稟賦,金昌市聚焦高溫合金、高純金屬等八大高附加值産品方向,構建起3家鏈主企業引領、10家規上企業協同的産業生態。通過技術攻關與産能擴張並舉,40萬噸銅電解(二期)、高品質鎳基新材料等重點項目相繼投産,1萬噸高鐵銅基合金母料實現試生産,推動産業鏈産值在前10月突破1093億元,較2021年同期實現翻倍增長,成為支撐千億産業目標的核心力量。
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産業的崛起,則是金昌市“十四五”産業轉型的點睛之筆。通過以能源結構調整為突破口,推動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541.4萬千瓦,佔比提升至75%,為産業發展提供綠色動能。通過“材料+製造”雙向發力,精準引進電池材料及儲能製造企業,形成從上游材料到下游電芯、儲能的完整鏈條,35種電池生産材料本地供應率超80%,前10月産值達586億元,增速達28%,與有色金屬新材料共同構築起“雙千億”産業支柱。

甘肅金車儲能電池技術有限公司18GWh鈉離子電池開發及産業化項目戰略轉型重啟儀式現場(資料圖)
四大百億産業的協同發力,更讓金昌産業體系實現“多點開花”。數字經濟領域,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四大中心相繼投用,金川選礦“數字基礎設施集成”等場景入選國家級案例,前10月産值增長28.6%;化工循環産業聚焦五大細分領域,産能突破1200萬噸,打造西北新型化工産業基地,前10月實現産值168.8億元、增長27.9%;資源綜合利用産業攻克固廢處理關鍵技術,推動冶煉渣等大宗廢棄物“吃幹榨凈”,産值逼近百億;高品質菜草畜産業依託絲路寒旱農業優勢,建成全國重要的農畜産品生産加工基地,前10月實現産值104億元、增長27.6%。“鏈鏈相扣、環環相生”的産業格局,為金昌市“十四五”轉型提供了堅實支撐。
“精準引育”激活發展動能
走進永昌縣工業園區河西堡工業園,寒風凜冽,省列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甘肅郴金磊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萬噸/年危廢處置中心生産線建設項目現場卻熱潮涌動,機器轟鳴交織,焊花在鋼結構間躍動,建設者頂風搶工,以十足的幹勁推進項目建設,勾勒出重點項目攻堅的火熱圖景。

甘肅郴金磊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萬噸/年危廢處置中心生産線建設項目現場,工人們在鋼結構之間進行焊接工作(資料圖)
“十四五”期間,金昌市牢固樹立“以招商引資論英雄、以項目建設論成敗”和“産業第一、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通過機制創新、模式升級、服務提質,實現從“被動招商”到“主動選商”的轉變,為産業體系注入源頭活水。
精準招商機制的構建是引育成效的關鍵。金昌市成立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組建21個産業鏈招商專班,創新推行園區規劃招商、基金招商等多元模式,建立“五張清單”“綠藍橙紅”色卡管理等制度,實現招商靶向性與實效性的統一。“市企聯合叩門”成為招商常態,先後赴多地開展精準對接,成功引進貴州磷化、五礦集團等11家“三個500強”企業,落地鈦鎳裝備産業園、固態電芯等一批補鏈強鏈項目。“十四五”以來,累計招引項目392個、到位資金886億元,年均增長32.3%,為産業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撐。
項目建設的高效推進,則讓招商成果加速轉化為發展實效。金昌市開展重點項目集中攻堅行動,完善策劃、招引、落地全流程機制,動態更新重點項目儲備庫305項,通過重大項目開復工、觀摩點評等活動倒逼進度。抽水蓄能電站、750千伏輸變電等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低階煤制氫、28萬噸動力電池用硫酸鎳等産業項目建成投産,為産業鏈延伸提供關鍵節點支撐。前10月,省列重大項目投資完成率達115.01%,市列重大項目完成率超80%,項目建設的“加速度”轉化為産業發展的“增長極”。
“全鏈服務”厚植發展沃土
在甘肅科建星鹽化工公司的生産車間,數十米長的電解槽設備有序排列,這條高效運轉的生産線,展現出了強大的生産力,其高鹽廢水綜合利用項目每年能夠消納數十萬噸的高鹽廢水,已建成的項目一期每年能夠産出3萬噸高氯酸鉀。

甘肅科建星鹽化工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工人們正在取樣(資料圖)
“金昌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讓我們企業投資有信心、發展有底氣。”甘肅科建星鹽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福祥的一番話,道出了眾多在金昌投資興業企業的心聲。
“十四五”時期,金昌市將營商環境作為産業發展的“生命線”,以“放管服”改革為突破,從政務服務、政企溝通、融資支持、園區承載四個維度發力,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金”名片。
政務服務的“減法”換來了企業發展的“加法”。金昌市深化流程再造,整合企業訴求渠道,上線移動領導駕駛艙,開設“領導接聽日”,實現企業訴求受理率、辦結率雙100%,滿意度達99%。推行領導幹部包抓聯、“白名單”等制度,為企業提供“全天候、全周期、全鏈條”服務,讓企業辦事從“多頭跑”變為“一站辦”。“信用承諾制+標準地+幫辦代辦”模式的推行,更讓76宗646公頃工業用地快速落地,大幅縮短項目開工周期。
政企協同與金融支持的雙向發力,破解了企業發展的“痛點”。建立政企溝通聯席會議制度,&&23條關愛企業家政策,開展“金昌企業家日”活動,通過“企業點題、部門答卷”機制解決企業難題1000余個。10億元鎳都産業基金、1.6億元農業産業基金等多支基金精準滴灌,“政銀企擔”合作落地65.82億元,“信易貸”平台授信超196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壓力。

永昌工業園區河西堡工業園俯瞰圖(資料圖)
園區載體的升級則為産業集聚提供了“硬支撐”。金昌經開區完成總體規劃修編,永昌工業園、河西堡工業園整合升級為省級開發區,形成“一核兩翼”發展格局。特勤消防站、智慧服務中心、鋰電智谷等設施建成投用,再生水廠、管廊工程加快推進,園區承載力持續提升。在全國229個國家級經開區排名中,金昌經開區躍升至第66位,成為産業集聚的核心平台。
通過深入實施強科技行動,近三年直接撥付創新發展資金4000萬元、年均增幅10%。金昌市現代玉米種子産業創新聯合體、甘肅省動力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吳愛祥院士工作站等平台揭牌,新能源電池研究院、國家牧草試驗站、永昌科技小院投入運行。鎳銅鈷新材料産業集群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金白蘭武有色金屬集群躋身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超軟銅帶填補國內空白,“手撕鎳”及超薄銅帶量産,核電高溫合金帶材、醫用重離子無氧銅板實現國産替代,光熱材料、高純鎳除雜等工藝難題攻克,羰化冶金中試平台獲評國家級。
“十四五”期間,金昌市以産業培育為核心、招商引資為抓手、營商環境、科技創新為保障,推動“2+4”現代化産業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彰顯了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金昌智慧”。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金昌必將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敢為人先、踔厲奮發的精神,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為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記者:李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