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縣:電商激活縣域發展新動能
“以前給外地的親戚寄家鄉特産得往鎮上跑,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發,特別方便。”在環縣木缽鎮高寨村電子商務服務點,村民郭永成的話語裏滿是喜悅。日前,郭永成將自家磨好的蕎面送到村裏的電子商務服務點後,工作人員熟練地為他打包封裝,郵寄了出去。
這日常的一幕,正是環縣以電商為紐帶,打通縣鄉村物流“末梢”、激活鄉村經濟活力的生動縮影。近年來,環縣積極構建電商與物流互促、産業與就業聯動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讓“山貨”出深山、産業增效益、群眾穩增收。
織密物流網 統倉共配破解流通難題
“每天在固定時間段,都會有無人駕駛物流配送車將包裹分派至村級站點,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完成取件、寄件、網購、農産品銷售等一系列操作。”環縣木缽鎮高寨村電子商務服務點負責人胡金昌一邊整理着當天抵達的快遞包裹,一邊介紹道。
在縣級快遞分揀中心的標準化的廠房內,自動化快遞分揀線高速運轉,一件件來自全國各地、大小不一的包裹依次被送上智能化傳輸帶。掃描二維碼後,物品按照預設的鄉鎮、城區、大小、重量等信息被精準分投。門口,一輛輛大型物流配送車和各式各樣的小型配送車輛正在排隊裝卸貨物,準備將貨物分送到各地。
據了解,環縣已建成縣級電商物流倉儲中心1處、鄉鎮服務站20處、村級服務點251處,形成了高效運轉的“縣級統倉、鄉鎮分撥、村級配送”三級物流體系。“這種統倉共同配送模式,不僅降低了各家快遞企業的運營成本,更讓本地的農産品流通效率大幅提升。”環縣快遞分揀中心負責人靳紫城説。
建強産業園 産業聯動打造電商引擎
走進環縣電子商務産業園,在“環鄉人”農産品公共品牌服務中心大樓內,包裝精美的羊肉、小雜糧、蘋果等産品琳瑯滿目。依託“電商+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環縣將“特色好品”與“消費市場”緊密連接;通過“線上+線下”“産業+電商”一體化營銷策略,先後在拼多多、京東、抖音等平台開設店舖,讓當地特産售向全國。
在環縣電子商務産業園內的甘肅盛飛豪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羊肉加工車間裏,切割、穿串、稱重、塑封、裝箱……整套流程井然有序。每天,有3萬餘串品質上乘的小肉串從這裡生産出來,發往全國各地,成為天南地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我們持續完善合作社統一訂單、企業統一加工、‘環鄉人’統一品牌、網貨中心統一包裝、溯源體系統一監管、物流體系統一配送的‘六統一’電商運行模式,讓‘養在深閨’的優質農特産品和手工藝品,乘着電商快車進入了廣闊市場。”環縣電商辦主任張金勃介紹。
近五年來,環縣共培育電商企業265家、各種網店經營戶2200家,電子商務服務網店185個,累計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10億元,電商産業成為縣域經濟重要的增長極。
搭好培訓& “就業+孵化”培育新農人
“大家注意,直播也是有技巧的,直播和粉絲互動很重要……”為系統化培育電商人才,環縣整合多部門培訓資源,面向返鄉青年、致富帶頭人、村幹部等群體,圍繞內容策劃、直播技巧、短視頻創作等,開展分期分類培訓,幫助學員實現從“零基礎”到“專業主播”的轉變。
在環縣,一場由一部手機、一個支架引發的銷售方式變革正在上演。這裡的電商直播不再局限於室內直播間,而是深入農産品采收現場、土特産展銷會、傳統鄉村集市第一線,為線上觀眾帶來原生態的沉浸式體驗,極大地增強了産品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在這一模式的推動下,洪德鎮莊子峁生態農莊成為首批成功範例。環城鎮城東垣村、曲子西溝村等10個特色村也正在被打造成“直播+休閒農業”與“直播+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的樣板村。
為支撐這一轉型,環縣重點培育了500名電商創業就業骨幹,重點孵化100名具有發展潛力的本土主播,為發展電商新業態注入了強勁動能。今年1至9月,環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7.5億元,同比增長9.52%;網絡零售額3.86億元,同比增長7.23%。(史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