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定西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制定的《淫羊藿栽培技術規程》正式獲頒甘肅省地方標準,將於12月起實施,這是該站繼2024年制定的《淫羊藿種子繁育技術規程》和《淫羊藿種苗繁育技術規程》之後的第3項淫羊藿甘肅省地方標準。至此,定西淫羊藿構建了從種子繁育、種苗繁育到大田栽培的全程標準化體系,不僅為産業規範化發展築牢技術支撐,更標誌着定西在珍稀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淫羊藿又名仙靈脾、剛前,以乾燥葉片入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淫羊藿還具有抗腫瘤、增強免疫、抑菌抗炎等作用。甘肅岷縣、禮縣等地所産淫羊藿因總黃酮、淫羊藿苷含量高而在國內中藥材市場具有良好口碑。據實地調查,我市岷縣、漳縣、渭源、隴西等地均有淫羊藿分佈,但由於過度採挖,野生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從2014年開始,我市嘗試開展淫羊藿馴化栽培,到2020年左右栽培技術初步成型,目前全市種植面積約2500畝。
據悉,下一階段,定西市將持續加大淫羊藿人工馴化和選育工作力度,通過單株優選和系統選育,加快高産優質的淫羊藿新品種的篩選培育與審定登記;開展淫羊藿組織培養試驗研究,實現優良淫羊藿種質快速擴繁;開展淫羊藿病原菌鑒定和生物製劑篩選,推廣淫羊藿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通過持續不斷努力,進一步夯實定西淫羊藿科技創新和規範生産在全省的領先地位,為我市擴大淫羊藿種植面積、打造淫羊藿産業奠定堅實基礎。(新定西·定西日報記者劉書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