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4 16:30:33 來源: 甘肅日報

奮楫揚帆風正勁——平涼市崆峒區全面加強黨建工作綜述

2025-11-14 16:30:33     來源: 甘肅日報
字體:
分享到:

  立足崗位作貢獻,服務群眾零距離;實現從標準到標杆的階段性跨越;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性實踐……

  今天的崆峒區,基層黨組織已成為服務群眾、推動發展、凝聚人心的堅強戰鬥堡壘。

  今年以來,崆峒區聚焦“五大工程”重點任務和“五區”黨建部署要求,通過壓實責任鏈條、突出靶向發力、推動融合發展等舉措,提高基層黨建工作質效,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實現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的深刻轉變,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築牢基礎 打造一線戰鬥堡壘

  政治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根”和“魂”。

  9月,2025年崆峒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擂&&比武·能力大提升”亮單曬績活動激烈上演。

  吳春剛是一名90後返鄉創業青年致富帶頭人。身為大寨回族鄉馬營子村黨支部書記的他,在這場別開生面的“擂&比武”中榮獲一等獎。

  在比賽中,他説道:“為了推動平涼紅牛産業的發展,我們率先入駐大寨鄉廢棄窯洞生態養殖基地,堅持走特色産業發展之路……我們還利用電商&&,將牛肉等農産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全渠道營銷……”

  競賽並非展示,而是崆峒區淬煉“頭雁”本領、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場。

  今年以來,該區強化各級黨委(黨組)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建立抓黨建“五個一”責任清單和黨支部&&點制度,推動各級黨組織將組織力量、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發展優勢。

  深入開展“下基層、進萬家、解難題”行動,持續健全&&走訪群眾機制,7800多名黨員進社區開展“雙報到”,1.5萬名黨員積極投身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等工作一線,培育各類黨建示範典型50個,協調化解矛盾糾紛950余件,處理重點信訪事項83件。常態化開展“擂&&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動,20名黨建辦主任、36名基層黨組織書記同&打擂、比學趕超,“雁陣效應”已然形成……

  白水鎮班子成員靶向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20余件,把“決策桌”搬到田間地頭。從返鄉青年、致富能手中篩選出36名黨組織書記後備人才。

  四十里鋪鎮構建了“鎮黨委統籌、村黨支部落實、黨小組推動、黨員帶頭”四級聯動體系,黨員帶頭簽訂承諾書,通過文明實踐站宣講、村廣播播報等開展宣傳,帶動6000余戶群眾承諾踐行文明新風。全鎮評選文明家庭80戶、“好婆婆”“好媳婦”230餘人……

  一批批幹部推動黨組織從“管理型”轉向“服務型”;一項項工作成為基層黨建與鄉村治理融合的切入點,黨的政治優勢正轉化成為基層治理優勢。

  破題攻堅 創新引領基層治理

  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的“硬骨頭”。而如今,“推窗見綠、出門聞香”是崆峒鄉村百姓們的生活常態。

  白水鎮在人居環境整治中不僅清理垃圾2500余噸、拆除亂搭亂建20處,而且注重打造“詩意棲居”的鄉村環境,建設口袋公園微景觀、種植3.2萬平方米花帶。

  四十里鋪鎮將這項工作作為“書記工程”。鎮黨委書記牽頭專班、每月調度,各村黨支部書記任第一責任人,把任務分解到黨員網格,形成“全員參與、全域覆蓋”格局。

  村民李娟説:“以前巷道坑洼、垃圾亂堆,雨天污水流。現在道路平坦路燈明亮,家門口有小花園,飯後散步比城裏舒服。”

  今年以來,崆峒區將“揭榜破題”行動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等重點任務深度融合。

  優化調整基層治理網格693個,規範事業單位黨組織設置11個,整頓提升軟弱渙散黨組織18個,培育儲備村(社區)“兩委”換屆後備力量2475名,培訓農民(居民)黨員24期1891人,新建改擴建黨群服務中心34個,整合3800多萬元實施鄉村振興發展項目37個,201家“兩新”組織和6家國有企業實現“黨建入章”,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

  針對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城市基層治理難度大、新興領域“兩個覆蓋”質量不高等難點問題,崆峒區按照“小切口、能落地、可推廣”的原則,創新開展“揭榜破題·領航發展”行動,30名黨(工)委書記聚焦短板弱項主動揭榜領題31項。目前,所有“破題任務”均已落地見效。

  一個個發展難題在黨建引領中心工作的帶動下,破解為一個個發展契機,“破一題而帶全局”的輻射效應持續放大。

  融合發展 黨建賦能鄉村振興

  地處崆峒區南部的上楊鄉,距離城區僅15公里。涇河一級支流——小岔河與上楊河由南向北穿鄉而過,形成了獨特的河谷山峁地貌。溫暖濕潤的氣候讓這裡四季皆景,移步易境。

  “這裡依山傍水。周末或假期我常和朋友一起來,大人閒話家常,孩子盡情玩耍,特別輕鬆自在。”前來休閒的游客秦濤這樣説道。

  小岔村黨支部依託2000畝槐花林資源優勢,打造蜂農合體産業發展模式,開發“小岔槐花蜜”特色品牌,通過標準化養殖優質槐花蜜,發展特色油杏和露地蔬菜種植,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銷售,實現産值25萬餘元。

  鄉黨委統籌優化全鄉文旅康養産業體系布局,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打造“茶七酒八”康養民宿、林間自然露營基地等文旅點位,完善“吃、住、游、養”全鏈條業態。

  黨建工作已成為引領崆峒區實現從“一時美”到“持久美”再到“價值美”跨越的“紅色引擎”。

  今年以來,該區聚焦全市“三區一城市”發展目標,因地制宜推行“鏈結型”黨建聯建模式,建成平涼紅牛、綠色建材、文旅康養、設施蔬菜等産業鏈黨建聯建示範點9個,69個村黨組織與鏈主企業結對共建,幫助解決生産經營、融資貸款等困難問題407件。健全“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工作機制,黨建服務中心大局的工作成效充分彰顯。

  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穩步增長,基層治理效能持續提升,黨員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組織優勢正轉化為推動崆峒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鄉村共富之路越走越寬廣……(梁璐)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