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深秋,隴南大地一派繁忙。面對9月中旬以來連續陰雨天氣導致冬小麥播種期普遍推遲的挑戰,隴南市科學研判、迅速動員,組織廣大農戶和農技力量搶抓近期晴好天氣窗口,全力推進冬小麥播種。截至目前,全市計劃播種的120余萬畝冬小麥已進入收尾階段,為明年夏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隴南市將抓好秋冬種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徽縣草灘村,連片農田裏機聲隆隆,多&履帶式播種機正穩步推進。“我們根據土壤墑情,靈活調度適用農機,搶時播種,最大限度把因雨耽誤的進度趕回來。”當地農機合作社負責人李國兵介紹。針對雨后土地濕黏、輪式機械下地難的問題,各地及時調配履帶式播種機,有效提高了播種效率。
在丘陵山區、零散地塊,播種方式也隨之調整。在部分山區,地塊狹小分散,大中型機械難以展開。當地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派出農藝師一線指導,推廣使用小型旋耕機,見縫插針,做到應播盡播、能播快播。“我們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大地塊用高效條播,小地塊靠靈活旋耕,目的只有一個:把小麥種下去,種好。”農藝師楊旭升説。
為應對晚播可能帶來的苗情偏弱問題,我市農業部門未雨綢繆,組織市、縣兩級農技推廣人員下沉一線,開展全過程技術指導,大力推廣以“種、密、好、肥”為核心的晚播小麥抗逆增産技術:即以種補晚,選用適宜晚播的半冬性偏春性品種;以密補晚,適當增加播種量,保證基本苗數;以好補晚,提升整地和播種質量;以肥補晚,科學增施底肥,促進苗情轉化。
“播種是基礎,管護是關鍵。”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正高級農藝師張志剛&&:“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冬前田間管理,緊盯弱苗轉壯、缺苗補種、病蟲草害防控等環節,強化技術服務和要素保障,全力培育冬前壯苗,守好守牢糧食安全底線,為明年夏糧豐收夯實基礎。”(記者朱家驊 田江飛 李斌 杜東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