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3 18:59:55 來源: 山丹融媒體中心

山丹:産業裂變 農業“蝶變”

2025-11-13 18:59:55     來源: 山丹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十四五"期間,山丹縣以工業化思維擘畫農業藍圖,圍繞"薯、草、菜、羊、馬"五大富民産業,書寫了從"傳統耕種"到"全鏈發展"的精彩篇章。2024年全縣第一産業增加值達22.84億元,較2020年增長51.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129元,增長36.8%。這一組組亮眼數據,見證了山丹農業在"十四五"期間的美麗蝶變。

  在陳戶鎮寺溝村的萬畝高原夏菜基地裏,連片西蘭花長勢喜人。這些優質蔬菜通過冷鏈物流,48小時內就能送達粵港澳地區消費者的餐桌。目前,山丹縣已建成1個萬畝基地、5個千畝基地和20個百畝基地的規模化供港澳蔬菜種植體系,"山丹高原夏菜"正以其優良品質贏得遠方市場的青睞。

  “合作社的西蘭花已進入上海、南京、重慶、成都等核心消費市場。市場的穩定,有效轉化為就業動力,目前合作社已提供50余個穩定就業崗位,並長期帶動200余名當地群眾實現靈活就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山丹縣馨源菇瀚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軍山説。

  走進山丹縣20萬隻光伏生態羊養殖示範項目現場,整齊排列的圈捨已經並網發電投入使用。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1.67億元,共建設羊舍27座,最大存欄量可達6萬隻,日發電量在5兆瓦左右。羊圈的頂棚全部用光伏板覆蓋,頂上光伏發電,舍內養羊,實現了農業收益與能源發電雙贏的利好局面。

  山丹縣20萬隻光伏生態羊養殖示範項目負責人劉耀東説:“板上發電、板下牧羊的模式,真正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一方面,光伏板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電力;另一方面,發電的補貼降低了養殖成本,讓養殖戶的腰包鼓了起來。這不僅是我們的項目,更是帶動鄉親們一起奔向富裕的‘陽光産業’。”

  "十四五"期間,山丹縣以全産業鏈思維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在保持傳統種養業優勢的同時,着力培育壯大特色産業集群。建成河西地區規模最大的種薯繁育和加工銷售基地,年加工能力突破10萬噸,實現了馬鈴薯從種薯培育到精深加工的全鏈條發展。建設優質飼草標準化、商品化基地30萬畝以上,産值達5億元以上。與此同時,通過建設標準化孕馬養殖産業園,推動養殖規模突破2萬匹,年産血清480噸,實現産值1.4億元,形成了集養殖、加工、文旅於一體的融合發展新模式。五大富民産業的協同推進,共同構築起山丹多元立體的現代農業集群,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勁而持久的動力。(楊海翔)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