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3 17:52:55 來源: 阿克塞縣融媒體中心

阿克塞:從民聲到民生 解鎖居民幸福實景的治理密碼

2025-11-13 17:52:55     來源: 阿克塞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紅柳灣鎮民主社區始終錨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為民辦實事、解民憂難題”作為重要工作,聚焦就業、養老、民生保障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務實舉措築牢民生根基,以貼心服務回應群眾期盼,着力織密全方位、多層次的民生保障安全網,持續提升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千家萬戶托舉起“穩穩的幸福”。

  精準識別:

  築牢社會救助“第一道防線”

  社會救助是民生保障的底線工程,關乎困難群眾的基本生計與衣食冷暖,維繫着社會公平與和諧穩定。民主社區以精準化識別為抓手,從數據賦能與動態管理雙向發力,確保救助資源精準滴灌至最需要的群體。數據賦能+入戶核查,提升識別精度。社區創新推行“大數據+鐵腳板”工作模式,高效篩選比對數據信息,快速精準剔除不符合救助條件的對象,實現救助對象初步篩查智能化、高效化。針對數據盲區及需進一步核實的情況,尤其是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獨居老人、困境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組織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常態化開展“敲門行動”,逐戶上門摸排走訪,面對面核實家庭實際生活狀況、收入情況及具體困難訴求,從源頭上防範“錯保”“漏保”風險,確保救助政策“應享盡享”。動態管理+全程跟蹤,情況掌握全面。建立困難群眾動態管理&賬,對已納入救助範圍的家庭實行定期跟蹤回訪機制,實時掌握家庭人口、財産狀況等變動信息。對因家庭經濟狀況改善不再符合救助條件的,嚴格按照程序有序退出;對新出現的困難家庭,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介入、第一時間落實救助。

  規範流程:

  擰緊救助公平“安全閥門”

  公平是社會保障工作的生命線,直接關乎政策公信力與群眾滿意度。民主社區始終將公平公正貫穿工作全過程,通過規範流程、強化監督,構建陽光透明、規範高效的民生保障工作體系。嚴格程序,實現陽光操作。嚴格遵循各類救助政策要求,從申請受理、材料提交,到入戶調查、審核審批等各個環節,均制定標準化操作流程,確保每一項工作有章可循、每一份材料有據可查。全面推行救助政策、辦理程序、救助結果“三公開”制度,通過社區、社區政務公示欄、微信公眾號等多元渠道,及時公開救助對象名單、救助標準、發放金額等關鍵信息,讓救助工作在“陽光下運行”。健全機制,強化全程監管。加強社區的指導培訓,全程參與社會救助決策、審核、公示等關鍵環節,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居民群眾的全程監督,建立“關鍵節點必查、群眾訴求必應”工作機制,緊盯救助申請、材料審核、公示公告等重點環節,及時回應群眾疑問、反饋工作進展,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通過靶向監督推動政策執行“透明化”,既打通了惠民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更讓群眾對救助流程、標準心中有數,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帶來的獲得感。

  多維幫扶:

  推動救助服務“暖心升級”

  社會救助既要守住基本生存底線,更要傳遞人文關懷溫度。民主社區積極探索從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模式轉型,聚焦群眾多元需求,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幫扶服務,讓救助工作更有溫度、更具內涵。多元供給,滿足個性化需求。在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基礎上,精準對接不同群體需求,強化服務供給。針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低保對象、困難殘疾人,主動鏈結轄區企業、培訓機構等資源,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崗位信息推薦、就業指導等“一站式”服務,助力其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穩定就業、擺脫困境;聚焦“一老一小”重點群體,加快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健康義診、日間照料、課後託管、興趣培養等關愛服務活動,用心守護老年人安享晚年、孩子們健康成長。主動發現,前置關愛服務端口。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構建“主動發現、快速響應、綜合施救”的工作機制。整合社區、社區、網格、物業、志願者等多方力量,組建全覆蓋排查隊伍,重點關注老舊小區、租住房、自建房等區域的困難群體,通過常態化走訪巡查,及時發現潛在困難對象。通過“問健康、問收入、問支出、問需求、問意見”,深入了解居民生活狀況與訴求,對排查發現的困難情況,立即啟動救助程序,開通救助綠色通道,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民生連着民心,民生安則民心穩,民生樂則民心悅。民主社區將繼續堅持以更加精準的服務、更加有力的舉措,回應群眾關切,解決群眾困難,將社會救助高效能落實落細在一張張“民生清單”上。(劉 璐)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