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3 18:55:43 來源: 平涼日報

涇川:築牢健康基石 繪就惠民新篇

2025-11-13 18:55:43     來源: 平涼日報
字體:
分享到:

  醫療衞生服務體系的高質量發展,直接關係着群眾的健康福祉與獲得感。“十四五”以來,涇川縣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構建起縣、鎮、村三級連通的醫療服務網絡,讓優質醫療服務守護廣大群眾健康生活,居民健康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增強。

  “現在看病方便多了,縣醫院能治大病,衞生院能做康復,連村裏都有中醫室!”談起看病就醫的變化,涇川縣城關鎮陽坡村的陳大爺感觸頗深。這五年,涇川縣醫療衞生服務實現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為全縣人民築起了一道堅實的健康屏障。

  資源擴容提質 夯實健康服務“硬基礎”

  走進涇川縣人民醫院住院大樓,寬敞明亮的病房,智能化的醫療設備令人眼前一亮。“截至2025年,全縣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將達到9.6張,比‘十三五’末增加1.9張。”縣衞生健康局局長張宗翔介紹,“這個增長幅度有效緩解了就醫群眾‘一床難求’的壓力。”

  在豐&鎮中心衞生院,執業醫師小李正在為患者診療。“雖然基層招人不容易,但通過‘縣管鄉用’等政策,我們這支隊伍穩住了。”五年來,全縣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和註冊護士數總體保持穩定,為服務體系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

  更令人欣喜的是,自2022年起,全縣公共場所衞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率持續保持100%。“這意味着我們的衞生監管真正做到了全覆蓋、無死角。”縣衞生監督所副所長史小勇&&。數字背後,是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承載能力的顯著增強,更是群眾健康獲得感的實實在在提升。

  重大項目引領 構築醫療設施“新地標”

  在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負壓病房、智能化監護系統一應俱全。“這個項目建成後,我們的應急救治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縣人民醫副院長薛軍民站在改造投用後的負壓病區説。

  “十四五”期間,全縣先後規劃實施衞生健康領域重大項目13項,總投資達6.24億元。這些投入轉化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健康工程:縣人民醫院應急醫療救治能力提升項目、傳染病區改造項目相繼建成;縣中醫醫院提標擴能一期項目順利完成;覆蓋全縣的鄉鎮衞生院、村級衞生所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成功引進的康寧精神心理醫院填補了縣域精神衞生服務空白。“現在看心理醫生不用再往省城跑了。”患者家屬劉女士感慨道。這些項目的落地投用,推動涇川醫療基礎設施實現了從“補短板”到“強功能”的歷史性跨越。

  分級診療增效 暢通就醫轉診“快車道”

  “在鎮衞生院初診後,通過綠色通道直接轉縣醫院,手術一點沒耽誤。”説起前不久的就醫經歷,胸痛患者張先生仍心懷感激。這樣的高效銜接,得益於涇川縣着力構建的分級診療體系。

  “我們堅持‘強基層,促均衡’,縣域內就診率穩定在90%以上。”涇川縣醫療和醫保監管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李彥平介紹。通過完善縣域醫共體資源調配與雙向轉診流程,“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就醫格局基本形成。

  在提升縣級醫院能力方面,涇川縣主要縣級醫院與省內外三級醫院深度合作,建成胸痛、卒中、創傷等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引進心臟介入、3D打印等新技術20項以上。“現在35種大病80%都能在縣域內診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薛軍民自豪地説。該院已成功躋身國家“千縣工程”示範醫院行列,成為區域醫療的“領頭雁”。

  智慧醫療賦能 打造便捷服務“新體驗”

  “一個電子健康碼,全縣通用,再也不用帶着一堆檢查單到處跑了。”在縣人民醫院門診大廳,患者王女士向記者展示手機上的電子健康碼。截至目前,全縣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已達0.67萬人次,為群眾節省費用70.96萬元。

  “智慧醫共體建設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李彥平介紹,全縣建成覆蓋縣鄉村三級的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整合檢驗、影像等資源共享中心,實現基層機構遠程服務覆蓋率100%。

  更讓群眾稱道的是縣人民醫院與縣中醫醫院推行“一次掛號管三天”措施,累計惠及群眾41.1萬人次,節省費用29.12萬元。“現在復診不用重新掛號,既省時又省錢。”帶着孩子復查的李小琴連連點讚。

  “十四五”期間,涇川縣構建起覆蓋城鄉、優質高效的衞生健康服務體系。縣衞生健康局局長張宗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持續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能力,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記者 謝正民)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