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池縣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創新機制、科學規劃,推動林業建設與産業振興深度融合,使林地成為生態屏障與群眾增收“聚寶盆”,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依託子午嶺林區資源與生態基底,華池縣立足實際編制林下經濟規劃,打造了5處特色示範帶,發展林菌、林藥、林蜂等産業,形成“林下生金”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在元城鎮高溝門村,養蜂大戶李柯信的蜂場裏,一箱箱蜂箱整齊排列在杏樹、沙棘林間。有着多年養蜂經驗的李柯信,是當地林下養蜂産業發展的見證者和受益者。
華池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李柯信説:“我認為現在的養蜂前景還是可以的。我是從2018年開始搞的這個合作社,剛開始的時候規模比較小,到2019年就發展到100多箱,從2020年開始,逐步帶動了十幾家農戶加入了我們的合作社,現在加入到合作社的養殖戶已經養殖到400多箱左右。”
李柯信告訴記者,林下養蜂不僅投資小、技術含量適中,而且林地內的杏樹、松子、沙棘等植物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蜜源,産出的蜂蜜品質上乘,深受市場青睞。除了養蜂收入,林間的沙棘等作物每年還能帶來幾千元的額外收入。

李柯信説:“這片林子有杏樹、松子兒、沙棘,一年的收入能有幾千塊錢。我的300箱蜜蜂,一箱平均每年産蜜20斤到30斤,一年就是5—6噸蜂蜜,如果碰到豐年,那可能就更多了。我們線下賣的話,一公斤100元,一年這個林下經濟養蜂的産值在45萬左右。”

李柯信的成功只是華池縣林下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華池縣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指導、模式創新等舉措,推動林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持續提升,形成了多元發展的良好格局。
華池縣林業草原綜合事務中心副主任慕騫介紹:“近兩年全縣林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新增沙棘茶園1020畝、果園800畝、提質增效園3200畝、新造純林18280畝,共計達到2.33萬畝,戶均增收4200元。全縣流轉林地7.33萬畝,培育苗林28.2萬畝,林下種草9.4萬畝。發展林下養雞17.5萬羽、養蜂4530箱。發展林下種植中藥材6.3萬畝。”
為進一步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華池縣積極探索“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了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贏。目前,全縣已有1.3萬戶群眾通過發展林下經濟走上了致富之路。
華池縣林業草原綜合事務中心副主任慕騫説:“通過‘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1.3萬戶群眾靠發展林下經濟走上致富之路,對於鞏固和完善全縣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促進林農就業增收、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的華池縣,一片片林地變成了“綠色銀行”,一個個特色産業點亮了鄉村振興希望。下一步,華池縣將繼續深化林業改革,拓展林下經濟發展空間,讓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發展優勢,繪就更加絢麗的生態富民新畫卷。(華池融媒全媒體記者:朱德澤 郭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