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靜寧縣依託公共實訓基地,緊緊圍繞縣域産業發展和就業需求,堅持“政府主導、公益定位、市場運作、多方協同”,着力構建集技能培訓、産教融合、技術研發、就業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台,有效推動縣域現代産業體系與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深度融合,為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緊盯縣域産業,打造特色培訓體系
緊密結合靜寧縣“南果北牛中部菜”的産業發展布局,重點打造果樹工、家畜飼養員、蔬菜園藝工等特色工種實訓室,着力培養懂技術、會經營、能帶動的新型農村實用人才。緊跟市場需求,增設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電子商務員等工種,形成覆蓋一、二、三産的實訓體系。截至目前,靜寧縣公共實訓基地共設置12個工種實訓室,配備實訓設備650&(套),年培訓能力達1萬人次。通過模塊化、組團式培訓模式,推動“靜寧果農”“成紀工藝師”等勞務品牌提質升級,累計開展各類培訓活動40余場次,培訓人員超6500人次,網絡遠程培訓2500人次,輻射帶動800餘人實現穩崗就業和技能增收。
創新運營機制,提升實訓質量效能
積極探索“公益+市場”雙輪驅動機制,在保障公益性服務的基礎上,通過定制培訓、場地租賃、競賽承辦等市場化項目拓展“造血”功能,形成收益反哺運營的良性循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運行細則和培訓質量標準體系,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負責日常運營,強化師資選拔、培訓與考核,確保教學質量和實訓效果。依託平涼機電工程學校、靜寧開放大學等本地院校資源,推動資源共享、課程共建,打造階梯教室、果農服務站、直播實訓室等現代化教學空間,實現遠程教學、實時互動、錄播回放等功能,全面提升培訓體驗與實效。緊跟市場需求,積極引進無人機、數字標注實訓等現代産業,完善基地實訓工種,滿足各類群體實訓需求。
拓展多元服務,促進更充分就業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構建“技能培訓+等級評價+就業服務”全鏈條服務體系,面向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提供技能實訓、創業孵化、崗位推薦等一站式服務。積極對接縣域蘋果加工、電商、製造等企業,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推動培訓與就業精準對接,學員就業率保持在60%以上。通過舉辦技能大賽、專項招聘會等活動,有效提升勞動者就業競爭力和崗位適配度。同時,在基地內部建成零工市場,引入掐絲琺瑯、剪紙刻繪、刺繡印染等傳統手工藝作坊,拓展多元化實訓內容,助力非遺傳承與靈活就業相結合。
強化監督管理,保障規範持續發展
制定完善運營管理辦法,建立質量管理與評估機制,定期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評估,持續優化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通過公開遴選第三方運營機構,強化日常監督與績效考評,確保基地運行標準化、規範化、安全化。積極爭取各方資金支持,拓寬投入渠道,探索多元化經費保障機制,緩解運行壓力。同時,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提升社會認知度,推動跨區域資源共享與服務協同,增強基地的區域輻射力和品牌影響力。
靜寧縣公共實訓基地通過聚焦産業、創新機制、強化服務、規範管理,初步形成了“實訓促就業、就業促産業”的良性發展格局。據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基地將持續深化産教融合,完善“培訓—認證—就業—跟蹤”一體化服務鏈條,拓展線上+線下等靈活培訓模式,推動從“硬體建設”向“內涵發展”轉變,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鮮明、輻射力強的高水平區域性公共實訓平台,為全縣乃至周邊地區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技能人才新動能。(記者 李芳艷 王寶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