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3 17:52:52 來源: 瓜州縣融媒體中心

瓜州:從田間到雲端“新農人”讓戈壁農業煥新生

2025-11-13 17:52:52     來源: 瓜州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秋日的河西走廊,祁連山雪水浸潤的戈壁灘上,瓜州縣沙河回族鄉正上演着一場農業變革的生動實踐。

  萬畝枸杞基地裏,晨露未晞,瓜州縣優農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永利手持智能測土儀,俯身查看土壤墑情,“過去憑經驗澆水施肥,現在按數據來,枸杞顆粒更飽滿,今年畝産比去年多了300斤!”

  戈壁農業示範園區內,日光溫室的智能溫控系統自動調節着濕度,王世舉正對着手機直播,“大家看過來,咱們沙河的西紅柿酸甜可口,現摘現發!”

  高標準養殖園區中,田源牧歌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丁程通過物聯網設備監測牛舍環境,“以前半夜要起來查看牛群,現在手機上就能看,省力還省心!”

  這片曾因乾旱少雨、土地貧瘠讓農民犯愁的戈壁灘,如今因“新農人”的崛起煥發新生。近年來,沙河回族鄉錨定“鄉村振興,人才為要”,緊扣“保糧食、優枸杞、擴草畜、強勞務、精電商”産業思路,以高素質農民培育為抓手,讓懂技術、善經營、會創新的“新農人”成為撬動産業升級、帶動群眾增收的關鍵力量。

  “農民需要啥,我們就教啥。”沙河回族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李敏的話,道出了當地培育工作的核心邏輯。不同於傳統“滿堂灌”式培訓,沙河回族鄉根據不同群體需求,量身定制“課程菜單”,把課堂直接建在産業一線。

  針對像趙永利這樣的“老把式”,重點開展枸杞品種改良、膜下滴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培訓。“以前枸杞紅蜘蛛防治總不到位,培訓時技術員手把手教我們用生物防治法,今年病蟲害少了,枸杞品質上去了,收購價每斤多賣了2塊錢。”趙永利算了一筆賬,每畝枸杞能多賺2000多元。

  對合作社帶頭人,培訓聚焦市場分析、冷鏈物流和品牌打造。源農枸杞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常文傑,通過培訓掌握了農産品品牌運營技巧,不僅註冊了“杞嶺”枸杞商標,還與江浙滬地區的經銷商建立長期合作,讓沙河枸杞走進長三角商超,“現在合作社帶動600余戶農戶種枸杞,戶均年增收4萬元以上。”

  而面對返鄉青年、創業能手,培訓則側重智慧農業、電商直播、産業鏈延伸。陳愛霞返鄉後,參加了電商培訓,開起了農産品直播間,“剛開始只會簡單介紹産品,現在會策劃直播活動、做産品包裝,單場直播銷售額屢屢突破新高,還帶動周邊10余名婦女就業。”

  截至目前,沙河回族鄉已累計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30余期,覆蓋農戶2000餘人次,培育出枸杞種植能手、設施農業技術員、電商主播等各類“新農人”200余名,形成了“一戶帶一片、一片帶一村”的示範效應。

  “過去種莊稼,看天臉色;現在搞産業,靠技術闖市場。”沙河回族鄉副鄉長陳偉説,隨着“新農人”隊伍壯大,當地農業正從傳統種植向現代化、規模化、品牌化轉型。

  從枸杞田到溫室大棚,從養殖園區到電商直播間,沙河回族鄉的“新農人”們,正用科技的“新農具”,在戈壁灘上耕耘出一片新天地。如今的沙河鄉,産業興旺了,農民富裕了,鄉村更美了,一幅“産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這片戈壁大地上徐徐展開。(魏鴻嬌 葛燕)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