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擔心水管漏水浪費,現在管網改造後,水壓穩了,智能水錶還能隨時查用量,咱們節水也有了‘明白賬’!”10月底,瓜州縣淵泉鎮居民王女士看著手機裏的用水數據,笑着向鄰居分享節水新變化。這一幕溫馨的日常,正是瓜州縣深耕節水工作、惠及民生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瓜州縣始終以“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為主攻方向,用制度織密管控網、用科技激活新動能、用全民力量聚合力,繪就了一幅“節水潤城、水興産業”的高質量發展畫卷。
制度“上弦”,擰緊每一滴水資源的“安全閥”
“從取水許可到在線監測,從定額管理到違規查處,我們把用水指標細化到每一個行業、每一戶用水單位,讓水資源管控‘無死角’。”瓜州縣水務局水資源管理股股長周揚拿起最新的用水&賬,上面清晰記錄着各行業用水數據。
為守住用水底線,瓜州縣量身定制《2025年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三條紅線”控制指標》,不僅明確全縣用水總量“天花板”,更將非常規水源納入統一配置“大盤子”,讓生活、生産、生態用水實現“各得其所”。在取用水管理中,嚴格執行水資源論證和節水評價制度,對高耗水項目“亮紅燈”;同時給規模以上非農取用水戶裝上“智慧眼”,實現在線監測全覆蓋,常態化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讓違法違規用水行為“無處遁形”。如今,全縣取水許可管理範圍內的用水戶已全部配齊計量設施,每一滴水的流向都清晰可溯。
領域“破局”,按下各行業節水的“加速鍵”
走進瓜州縣城區,剛完成改造的供水管網靜靜“流淌”,94公里的新管網讓公共管網漏損率降至9.3%以下,相當於每年省下一座小型水庫的水量;居民家中的智能遠傳水錶成了“節水管家”,實時數據讓節水更精準;更令人驚喜的是,城鎮污水經處理後,搖身一變成為綠化“營養液”,中水利用率達100%,實現了“污水變寶、循環利用”。
工業車間裏,節水轉型同樣如火如荼。瓜州縣推動工業園區構建“串聯用水、一水多用”循環體系,蒸汽冷凝水回收、廢水“零排放”等技術廣泛應用。
“過去生産廢水直接排放,現在通過技術改造實現循環利用,每年能省4萬多立方米水,相當於200多戶家庭一年的用水量!”甘肅騏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童昌華指着處理後的清水池,難掩興奮。
數據顯示,2024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3%,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42.62%、75.01%,工業節水跑出了“加速度”。
田間地頭的節水變革更讓人眼前一亮。在昌馬、雙塔灌區,“水庫+骨幹渠道+數字孿生技術+高標準農田”的灌溉新模式落地生根,49.97萬畝高標準農田如同鋪展開的“節水畫布”,農業灌溉機井“以電折水”計量監測全覆蓋,讓灌溉從“大水漫灌”變成“精準滴灌”,徹底破解了農業用水“卡脖子”難題。
“以前澆地靠經驗,現在看數據,一畝地能省20多方水,糧食産量還穩中有升!”瓜州縣瓜州鎮種植戶李彥廣的話,道出了農民的真實獲得感。
全民“同心”,奏響全社會節水的“交響樂”
“水資源稅實施後,我們主動升級節水設備,現在萬元産值用水量比去年降了15%,既省了錢,又為環保出了力!2025年申報了用水效率達到國家用水先進值納稅人工作,1-3季度合計減免稅收12萬餘元。”甘肅電投常樂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經理翟向紀算起了“節水賬”。
自2024年12月1日水資源費改稅政策落地以來,全縣98戶企業累計繳納稅款383.67萬元,稅收杠桿讓企業從“要我節水”變成“我要節水”;2025年2月1日起,農業灌溉地下水水費按0.10元/m³徵收,政策實施僅9個月,農業地下水用水量就較上年同期銳減14%,價格“指揮棒”的作用立竿見影。
節水理念的普及,更離不開全方位的宣傳引導。“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期間,節水宣傳“五進”活動走進66個行政機關、442個企事業單位,8萬餘份宣傳彩頁送到群眾手中,節水短視頻轉發觀看量超10萬次,讓“愛水、節水、護水”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發芽。與此同時,45家節水型企業、34家節水型居民小區、17家節水型學校等160個節水示範載體相繼建成,如同點點星火,匯聚成全社會節水的“燎原之勢”。
眼下,總投資1.28億元的東湖調蓄水庫已進入試蓄水階段,160萬立方米的庫容如同一塊“大水缸”,將在灌溉高峰期為農田“解渴”;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項目建成的2座地表水蓄水池,每年可壓采地下水88萬立方米,讓地下水資源逐步實現“採補平衡”。
從城鎮到鄉村,從工廠到田間,瓜州縣正以紮實的節水舉措,讓每一滴水都發揮最大價值。如今的瓜州,不僅有“水暢業興”的蓬勃生機,更有“水潤民生”的幸福圖景,節水之花已在這片土地上絢麗綻放,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水動力”。(姜海波 周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