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2 17:49:42 來源: 民族日報

土豆變“金豆”——臨夏縣7萬畝馬鈴薯喜獲豐收見聞

2025-11-12 17:49:42     來源: 民族日報
字體:
分享到:

  金秋時節,沃野田疇,薯香四溢。在廣袤的臨夏縣“萬頃垣”上,種植戶搶抓晴好天氣,採用“機械+人工”的方式加緊采收馬鈴薯,田間地頭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該縣按片區作規劃、分區域定項目、創新發展模式,按照合作社示範帶動、群眾參與的方式,在馬鈴薯種植有區域優勢、栽培技術規範化和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鄉鎮立項實施脫毒馬鈴薯良種示範推廣項目,建立脫毒馬鈴薯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基地,輻射帶動全縣各鄉鎮發展壯大馬鈴薯産業。北垣片鄉鎮發展馬鈴薯産業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西南片路盤、麻尼寺溝等鄉常年種植面積大,群眾種植積極性高、經驗豐富。

  走進安家坡鄉400多畝的馬鈴薯種植基地,一派繁忙的采收景象。大型農機來回穿梭,除秧、起壟、分揀、裝袋和裝車等環節緊密銜接,不久後,這些新鮮的土豆將變身“金豆”,成為千家萬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今年,我們在安家坡鄉北小垣村、中寨村種植馬鈴薯400多畝,平均畝産達1萬斤,每斤0.7元左右,經濟效益較好。”種植戶葸義俊説。路盤鄉7600多畝馬鈴薯也豐收了。田裏,農機往來不絕,翻滾的泥土中,一顆顆飽滿、品相好的馬鈴薯破土而出。農民緊隨其後,迅速分揀裝袋,統一裝車,運輸車輛在田間道路往來穿梭,馬鈴薯産業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主渠道。

  今年,臨夏縣通過示範輻射帶動,種植馬鈴薯7.23萬畝,佔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近五分之一,成為支撐農民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主要産業。為進一步促進馬鈴薯産業提質增效,籌措資金700萬元,採購隴薯7號、隴薯10號等優質馬鈴薯原種,在路盤、民主、井溝、黃泥灣和紅&等19個鄉鎮實施脫毒馬鈴薯良種示範推廣項目,發放良種2250噸,全力打造脫毒馬鈴薯良種示範推廣基地1.5萬畝;建立新品種試驗示範點,通過科學手段篩選新優品種,加速品種更新換代;抽調農技專業人員,深入馬鈴薯種植生産基地從品種選擇、曬種催芽、種薯消毒、覆膜覆土、病蟲害防治及收穫貯存等方面開展技術指導;加強新機具引進推廣和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産,促進全縣馬鈴薯品質品種改良,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白興華)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