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錨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目標任務,通過建強組織堡壘、壯大集體經濟、優化基層治理,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築牢組織振興“橋頭堡”,夯實鄉村發展根基。深化村幹部後備力量培育儲備,集中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打牢村“兩委”換屆基礎。建強骨幹隊伍。實施“村級後備幹部三年儲備計劃”,精準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後備人選90名、其他村級後備幹部172名。深化教育培訓。構建省市示範、區級重點、鄉鎮兜底“三級聯動”培訓機制,依託市委黨校等陣地,全覆蓋培訓90名村黨組織書記後備人選,鄉鎮兜底培訓172名其他村級後備幹部。舉辦農村黨員進黨校集中輪訓班2期,培訓農村黨員675名,全面提高農村黨員隊伍能力素質,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保證。
激活集體經濟“動力源”,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立足資源稟賦,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讓群眾共享鄉村發展紅利。分類梯次推進。推行聯村共建、資源開發等11種發展模式,先後下撥扶持資金1260萬元,發展集體經濟示範項目22個,其中中央、省級項目9個,培育産業化龍頭企業56家,認證“三品一標”農産品21個,白銀區被認定為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創新發展模式。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武川鄉7村抱團發展建成農産品加工基地,採取“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特色種植;大川渡村建成三炮&加工基地,帶動23名群眾就近就業;水川鎮打造小坪蔬菜産業園,帶動村集體年收益68萬元。強化産業支撐。持續推進現代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産業提質增效,重點推進現代農業産業園(蔬菜)、四龍現代生態農業(蘆筍)種植示範園、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等産業項目建設。今年前三季度第一産業增加值6.52億元,增長5.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8元,增長6.3%。
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以黨建為引領,整合多方力量、健全治理體系,構建基層多元共治新格局。推動移風易俗。將移風易俗納入基層黨建重點任務,45個村全部修訂村規民約,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1552份。築牢民生服務。深入推進“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1356名幹部與1455名關愛對象結對,常態化開展走訪慰問、送醫送藥等服務。組織黨員成立志願服務隊156支,開展環境整治、防汛救災等志願服務200余場次,切實把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民生保障更有力度。 (柳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