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朝天椒收割現場。 盧昌來 攝
時下的景泰縣,成片的辣椒田裏一簇簇朝天椒綴滿枝頭,如火焰般熱烈綻放。田埂間,采收機械轟鳴作響,一壟壟辣椒稈應聲倒地,村民們分揀、裝筐,現場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
車間裏,辣椒産品整齊排列,整裝待發全國各地市場。另一端,曾經被廢棄的辣椒秸稈,也在科技與創新的助力下,搖身一變成清潔可燃材料,開啟了新的價值篇章。一條“種植+收購+加工”的全産業鏈,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為當地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據悉,景泰縣朝天椒種植面積達7300多畝。廣袤的土地上,辣椒植株整齊排列,形成了蔚為壯觀的規模化種植集群,朝天椒産業也成為帶動農戶增收的“紅色産業”。
從種植環節開始,景泰縣便積極探索創新,搭建起“企業+農戶”的聯動模式,為朝天椒産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各鄉鎮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將目光聚焦於朝天椒品種推廣與標準化種植上。甘肅旺椒現代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述龍告訴記者:“今年我們公司在景泰推廣了約2000畝朝天椒,實行訂單保底收購模式,從源頭上消除農戶的後顧之憂。在種植過程中,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全程提供技術服務指導,確保辣椒的品質和産量。”在企業的有力帶動下,農戶們的種植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朝天椒種植的熱潮中。
位於紅水鎮的甘肅旺椒現代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加工生産車間裏,自動化生産線正高速運轉,收購來的朝天椒被投放到傳送帶,依次完成篩選、色選、烘乾等工序,最後形成了一個個完整、光鮮的幹辣椒。甘肅旺椒現代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生産廠長張岱年介紹:“我們公司有一套完整的收購體系,以高於市場均價一兩毛錢的價格收購,每年的收購量大約3000噸左右,收購來的辣椒,主要發往雲貴川等地,每年的銷售額大概3000萬元左右。”
針對辣椒秸稈産量大、處理難的問題,甘肅旺椒現代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引進了辣椒秸稈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將秸稈粉碎、壓縮,最後製成生物質可燃顆粒。該公司技術員馬棟樑説:“別小看這些辣椒稈,它們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是優質的生物質原料,加工製成後的可燃顆粒具備燃燒效率高、污染小等優點,可替代傳統煤炭用於工業供暖、家庭取暖等。經過我們的試驗,使用一噸生物顆粒要比使用一噸煤節省成本最少30%。”
從火紅的辣椒到清潔的能源,景泰縣以朝天椒為紐帶,成功構建起“種植有保障、收購有渠道、加工有延伸、廢棄物有價值”的全産業鏈發展模式,既讓農戶在“紅果果”裏收穫了“金效益”,又讓“廢秸稈”煥發了“新活力”,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産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下一步,景泰縣將繼續深耕朝天椒産業,推動産業鏈條進一步延伸、附加值持續提升,讓這條“紅色産業鏈”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實支撐,為農民增收致富開闢更廣闊的道路,書寫更多産業富民的精彩篇章。(記者 張萍 通訊員 盧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