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曾是農村群眾的一件“煩心事”,填土炕、生火爐,忙裏忙外、煙熏火燎。“十四五”以來,在永靖縣的峴垣、劉家峽、三垣等鄉鎮,隨着電炕、電暖氣等清潔能源供暖設備“入戶”。如今,村民們告別了柴草與煤炭取暖的舊時光,過上了環保安全、溫暖舒適的冬天。

深秋時節,峴垣鎮劉家村州級“美麗庭院示範戶”劉尚寬家中,院子裏菊花盛開、花香撲鼻,房屋內溫暖如春、乾淨整潔。過去,村裏大多數農戶冬季都依賴燃煤取暖,操作麻煩、屋內臟亂,存在安全隱患,燃燒産生的煙霧還污染空氣。
説起劉尚寬家的變化,源於鎮上2023年積極推廣實施農村熱源清潔化改造,通過“財政補貼+農戶自籌”的方式,免費為村民上門安裝清潔能源供暖設備,劉尚寬第一時間就報了名。現在,劉尚寬掐指感慨道:“以前冬天買煤得花1700多元,還得費力拉運儲存,現在用電取暖每月電費只要200多元,既省心又划算,浮塵也少了,老伴的咳嗽毛病都減輕了。”

在峴垣鎮劉家村6社,75歲的劉玉明老兩口正在院子裏精心分裝蘋果,準備去村裏的合作社賣個好價錢。當談起家裏用了電炕、電暖氣的便利時,劉玉明開心地説道:“以前,村裏一到冬天就灰濛濛的,填炕時煙霧瀰漫,空氣不好。現在,炕不填了、爐子不燒了、空氣變好了,取暖也乾淨方便,生活越來越舒心了。”
截至目前,峴垣鎮三年累計完成清潔能源改造1694戶,覆蓋率達到78%,越來越多的農戶告別了“燃煤時代”。峴垣鎮劉家村黨委書記劉來恩介紹説,“清潔能源改造是實打實的民生工程,既改出了宜居環境,更暖了群眾的心。我們通過入戶宣傳政策、協調施工進度、跟進驗收服務,全力推進項目落地,讓村民們享受到了便利。”

“十四五”以來,永靖縣累計投入14266萬元推進農村熱源清潔化改造,覆蓋6個鄉鎮(劉家峽、太極、三垣、峴垣、鹽鍋峽、三條峴)共12566戶群眾。通過推廣電炕、電暖氣等清潔取暖設備,構建起綠色高效的供暖模式。項目實施不僅讓農戶實現了“溫暖過冬、清潔過冬”,更有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推動農村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如今,永靖農村正以“屋裏暖、窗外藍”的新面貌,書寫着鄉村綠色發展的新篇章。(褚宗仁 苗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