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2 19:16:04 來源: 張掖日報

從河西走廊“火”到川渝火鍋:臨澤辣椒,就是“辣”麼厲害

2025-11-12 19:16:04     來源: 張掖日報
字體:
分享到:

  當日曆翻到秋收的“最後一頁”,臨澤縣鴨暖鎮的廣袤田野上,1.4萬畝辣椒正“搭”着收穫季的“末班車”,迎來集中采收期。

  連綿的田壟間,火紅的辣椒宛如一幅巨型的紅色地毯,在天地間綿延鋪展,與黃色的土地、綠色的根莖交織出絢爛的色彩。工人們將挂滿果實的植株置於特製的拍打機上,隨着機器輕震,飽滿的辣椒如雨點般脫落,沙沙的采收聲與遠處寂靜的田埂,合奏出一曲豐收樂章。

  這番紅火的豐收景象,源於臨澤縣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與精準的農業産業選擇——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充足的光熱資源為辣椒種植提供了天然溫室;乾燥少雨的氣候,配合澆灌栽培模式,有利於辣椒生長期的水肥調整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獨特的戈壁自然晾曬制幹工藝,造就了臨澤辣椒幹紅色素含量高、幹物質積累多的獨特品質……正是這樣環環相扣的自然優勢,加上農人的實踐智慧,造就了臨澤辣椒産量高、品質優、供應期長的特點,使其不僅成為消費者餐桌上的寵兒,還被眾多食品加工企業和色素廠商列為首選原料,辣椒産業更成為臨澤縣的又一大優勢特色産業。

  然而,將自然的饋贈轉化為富民強縣的産業,並非一蹴而就。臨澤辣椒産業的壯大,始於一個精準的抉擇。2018年,一顆高辣朝天椒的種子被臨澤縣博憶種植專業合作社引至鴨暖鎮試種,播下了該縣辣椒産業發展的“第一粒種子”。近年來,該縣順勢而為,將辣椒産業作為優化結構、促農增收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讓“臨澤辣椒”的知名度與市場份額連年攀升。

  政策的東風與市場的認可,催生了當地專業合作社的蓬勃發展。眼下,鴨暖鎮盛澤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內,一派繁忙景象與田間采收無縫銜接。一台黃色的裝載機將剛收購的辣椒投入自動化生産線,經過篩選、“去把”、分揀等工序後,這些辣椒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今年,合作社共落實朝天椒種植面積4000畝,預計可收穫辣椒2000多噸。”合作社生産部部長莊嘉鑫介紹,“目前收購剛剛開始,根據交售的農戶結算,畝均效益在4500元到6000元之間。

  我們一邊收一邊生産、晾曬,有些訂單已陸續發貨,主要銷往成都、重慶、長沙等地,用於火鍋底料、辣椒面、辣椒醬等産品的製作,預計銷售額可達2000多萬元。”一番話語生動詮釋了辣椒産業為當地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收益。

  鴨暖鎮的實踐是臨澤縣辣椒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全縣辣椒訂單種植面積5.1萬畝,種植範圍覆蓋7個鎮,其中鴨暖、平川、沙河等鎮區域特色尤為明顯。來自四川、貴州、湖南的優質品種在此扎根,産品經初加工後,源源不斷地為西南、華中地區的市場注入強勁的“臨澤味道”,成為全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當然,産業發展的道路並非一馬平川。面對經營主體分散、品種多樣、訂單標準不一等産業的“成長煩惱”,該縣已規劃好前行的路徑——立足培優産業,按照“品種統一布局、技術統一指導、質量統一監管、品牌統一打造”的思路,致力於推動辣椒産業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飛躍。

  當一輛輛滿載辣椒的貨車陸續駛離,秋收的大幕緩緩落下,但在這片熱土上,由小小辣椒點燃的産業之火正越燒越旺,它不僅映紅了廣袤的田野,更照亮了臨澤鄉村産業振興的廣闊前景。(康 寧 岳永舜 張朝軍 陳 虹)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