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2 19:13:06 來源: 張掖日報

高&讓傳統節日在傳承創新中“活色生香”

2025-11-12 19:13:06     來源: 張掖日報
字體:
分享到:

  今年,高&縣堅持“我們的節日”活動不斷線、有特色、見成效的原則,不斷豐富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和表達形式,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深挖內涵,喚醒節日記憶。深入挖掘展示傳統節日習俗的文化價值,喚醒群眾對傳統節日的記憶,讓群眾可知曉、可參與成為常態。春節期間,組織開展趕年集、春晚、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動,並通過短視頻、圖文信息等形式講述節日背後的故事,不斷提升傳統節日“熱力值”。在元宵節,鐵芯子錶演和“黃河燈陣”更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鐵芯子上的娃娃們如同在雲端跳舞,365盞明燈組成的黃河燈陣暗合周天數理,游人連袖穿行於九宮八卦陣中,寄託着“一年通順大吉”的美好寓意。端午節期間,舉辦了五彩繩編織、硃砂啟“智”、非遺團扇和端午長卷主題繪製等特色活動,為群眾帶來了可感可觸的沉浸式體驗,讓傳統節日煥發時代新韻和蓬勃生機。

  創新形式,增添時代魅力。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陣地,創新探索“民俗體驗+文化傳承+文明實踐”三位一體模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基因深度融合。七夕節舉辦“紅色高&·浪漫七夕”主題文化活動,內容涵蓋音樂會、青年聯誼會、集體頒證儀式、移風易俗宣傳、非遺體驗等多個板塊,將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緊密貼合,為“浪漫七夕”增添了時代魅力。同時,注重發揮學校教育作用,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通過開展非遺進校園、傳統文化講座、傳統節日主題班(隊)會等活動,讓青少年從小接觸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興趣和熱愛,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培養了後備力量。

  非遺助力,傳承文化基因。該縣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在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文化活動過程中,積極推動秦腔獠牙絕技、黃河燈陣、清街習俗、麥稈畫、掐絲琺瑯畫、高&面筋、河西寶卷等非遺技藝展示傳承,讓傳統節日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在端午、七夕、中秋等“我們的節日”文明實踐活動的非遺展示體驗區,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和傳授非遺技藝,帶來了編織、珠編、刺繡、剪紙、刻畫、手工香包、團扇製作等豐富多彩的非遺手工體驗活動,讓人們不僅可以目睹傳統技藝的精湛與細膩,更能在傳承人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嘗試,在體驗非遺文化的樂趣與魅力的同時,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