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的積石大地,一排排日光溫室大棚鱗次櫛比,在陽光下散發着無限的活力與希望,棚內綠意涌動、果實挂滿枝頭,村民穿梭其間採摘分揀,鮮活的豐收圖景躍然眼前。近日,臨夏州“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巡禮”全媒體調研採訪團走進關家川鄉冰川夏蔬菜種植及加工基地,探訪當地蔬果種植加工模式及助力群眾增收的發展前景。
穿行在基地,風裏都是收穫的味道。跟隨基地管理人員馬連璽來到一座辣椒種植大棚,一股股辛香撲鼻而來,一行行很整齊,長勢良好,一串串翠綠鮮亮的辣椒綴滿枝頭。馬連璽説:“辣椒一星期采收一次,這個棚今早剛摘了一部分,一個棚一茬産2000—3000斤,批發價每斤1.7元,目前是第五茬了。我們種的辣椒主要銷往臨夏及周邊城市的各大超市和農貿市場。”
該基地由甘肅冰川夏農産品供應鏈有限公司具體運營。公司成立於今年6月,已註冊“冰川夏”商標,獲有機土地認證1000畝。作為積石山縣“以商招商”引進的重點企業,該公司覆蓋4個鄉鎮建立的8個基地總佔地面積達6800畝,通過“企業管兩頭、群眾抓種植”的模式,帶動群眾參與種植豆角、生菜、辣椒、人參果和聖女果等多種蔬果。“目前,運營着103個日光溫室大棚和300個冷棚,産品直供廣州和成都等地。”公司負責人介紹,“員工多為關家川鄉和胡林家鄉的婦女和老年人,平時有130多個工人,種植和收穫旺季最多能達上千人。管理人員月薪4500至8000元,臨時工一天也能掙100元,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顧家就業兩不誤。”
人參果是自然生長在亞熱帶的茄果類水果,對光照時長、溫度和濕度等要求較高,經過不斷的研究和實踐後在該基地試種成功。 伴着風機的嗡鳴聲,走進溫室大棚,一排排人參果植株鬱鬱蔥蔥,一個個圓潤飽滿的人參果掩映在綠葉之間,盛開的紫色花朵與奶油色果皮上點綴的紫色條紋甚是好看。“基地的發展離不開省、州農科院的幫扶,他們經常到園區開展技術培訓。人參果由省農科院育苗,提供病蟲害防疫、技術管護指導等免費服務,我們不斷學習、研究、總結,積累了種植經驗利用溫室大棚進行試種,目前是第一茬。”説話間,馬連璽指着一串長勢正好的人參果:“看,長得多好,最大的有1斤至2斤左右,預計一個棚能産果1萬多斤,都按‘訂單式’模式銷售,一個棚收益有好幾萬元,效益很可觀。”
甘肅冰川夏農産品供應鏈有限公司負責人&&,公司投資1100萬元在關家川鄉何家村引進一條速凍生産線,自7月21日投産以來,已加工蔬菜0.3萬噸,年加工能力可達1.5萬噸,目前産值700萬元;銷售方面,投資1500萬元在6個集中安置點開設“冰川夏”生鮮超市,從7月開始營業以來,已銷售0.55萬噸,産值1100萬元,年銷售量能超1萬噸,預計基地年收入3500萬元,利潤800萬元。同時,以“租金+薪金+分紅”模式,助力群眾年增收約1300萬元,成為該縣産業振興與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走出了一條富有地域特色的産業發展之路。(記者 李萍 包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