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帶領老年人練八段錦。蘭州新區報記者姜波 攝
“緩慢抬起上胸與雙腿,腰背離開墊子的幅度控制在5—10厘米……‘小燕飛’每天做3組,每組10次;五點支撐早晚各練習15分鐘。”在上川鎮衞生院的康復室裏,67歲的劉小春正在醫生的指導下認真地做著“小燕飛”的動作。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她,如今不僅收到了醫生的治療處方,還得到了一份詳細的“運動處方”。
“每天堅持做這些動作,腰疼好多了,還能下地幹活了!”劉小春笑容滿面地説。在她手中的“一病五方”處方單上,治療方、飲食方、運動方、心理方和疫苗接種方內容一目了然。
健康指導從紙面走向實踐
在新安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全科醫師柳順溪正在紙質處方上勾選,為患者提供細緻入微的健康指導。該中心推行健康教育融入診療服務全過程模式,創新實施“多病共管,一病五方”的服務方式。
“我們不僅要治好患者當前的疾病,更要教會他們如何預防和管理健康問題。”新安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晁志財&&,通過入院宣教、床旁教育和出院指導的全流程健康干預,患者康復效果明顯提升,就醫獲得感顯著增強。
上川鎮衞生院針對農村老年人多的特點,將八段錦、五禽戲等傳統養生方法融入健康教育處方。“這些鍛煉方法簡單易學,很適合老年人。”該衞生院院長薛興軍説。
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衞生院醫生會不定時帶領他們一起鍛煉,讓健康指導從紙面走向實踐,成為百姓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
“這張紙比兒女叮囑還管用!”在棲霞社區衞生服務中心,63歲的茍三秀拿着健康教育處方笑着説。她的血壓在薛永江家庭醫生團隊的健康處方指導下,已趨於穩定。
該中心已推出10類健康教育處方,服務慢病群眾251人。處方內容既包括疾病症狀、危險因素等專業知識,也有每日飲水量、炒菜用鹽不超過5克等具體生活指導。
電子處方便捷又高效
“健康教育處方不僅是紙上的文字,更是我們對居民健康的承諾。”棲霞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曾雲燕&&,他們正努力讓處方成為居民的“健康小鬧鐘”“飲食參謀”和“信心夥伴”。
自2024年11月,我省統籌推進健康教育處方電子化推廣應用工作以來,這一張張小處方正悄然改變着老百姓的健康觀念,推動着醫療衞生服務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深刻轉變。
今年7月,蘭州新區第一人民醫院推出“電子健康教育處方”服務,醫院將61種健康教育處方嵌入信息系統,覆蓋常見疾病和健康問題。“系統可以自動抓取患者的基本信息,醫生再根據具體情況通過復選框自選和文字輸入,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該院信息科工作人員張新演示了電子處方的開具過程:醫生在開具藥物處方的同時,可以同步選擇相應的健康教育內容,系統自動生成處方並支持一鍵打印。
截至9月17日,該院已開具電子健康教育處方839份。作為蘭州新區醫共體牽頭醫院,正在推廣並逐步實現區、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同步應用電子化健康教育處方系統,讓更多城鄉居民享受到同質化的健康指導服務。
從小處方到大健康
從紙質到電子,從醫院到家庭,健康教育處方的推廣運用正在蘭州新區結出碩果。這種創新服務模式不僅提高了居民健康素養,更推動了醫療衞生服務模式的深刻變革。
蘭州新區教育和衞生健康委員會醫政科科長胡海江&&,下一步將繼續優化健康教育處方系統功能,擴大病種範圍,探索更多應用場景,加大醫防融合工作力度,為百姓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和預防服務。
一張小處方,承載的是醫者仁心,體現的是健康關懷,開啟的是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服務新模式。(蘭州新區報記者 姜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