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機揮舞巨臂,運輸車輛來回穿梭,電焊工手中的焊槍火花四濺……迎着寒風,踏入永昌工業園區,處處是熱火朝天的項目建設盛景。金昌市正憑藉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招商引資項目,築牢堅實的發展根基,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工人們正在鋼架樑上作業
在甘肅郴金磊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萬噸/年危廢處置中心項目建設現場,電焊工人隨着曲臂式高空作業平台緩緩上升,精準地完成重選車間主體框架的焊接和鋼梁搭建。一根根鋼梁在吊車的精準操作下有序搭建,重選車間的鋼結構逐漸清晰成型。
該項目規劃分三期,打造集“管理、收集、檢測、儲存、綜合利用”於一體的處置中心,採用火法冶煉、濕法電解、稀貴金屬提純及無害化填埋等核心工藝,實現危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待全面建成後,預計年産值將超過100億元,利稅可達2.5億元以上,同時還能創造300余個就業崗位,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項目辦理手續的各個關鍵階段,政府部門給予我們強有力的支持,在手續辦理等重要環節提供了高效、貼心的服務,讓我們企業能夠安心謀發展。”甘肅郴金磊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曹旭東在談及項目建設時説道。
這僅僅是我市招商引資工作的一個生動縮影。“十四五”以來,我市運用“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靈活戰術,不斷拓展招引渠道的廣度與深度,並積極舉辦和組織參加各類招商節會、活動,加強對外宣傳推介。同時聚焦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在上海、廣州、濟南設立駐點招商中心,選派精幹力量開展對接工作。截至目前,駐點招商累計對接企業1032家,簽約11個項目、金額58.2億元,為地方經濟注入新動能。

在甘肅科建星鹽化工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工人們正在取樣
作為我市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領域的標杆企業,甘肅科建星鹽化工有限公司便是通過2023年蘭洽會簽約引進的優質典範。走進甘肅科建星鹽化工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在電解車間冷卻鍋設備檢測系統前,顯示燈有序地閃動,工人通過監控電子大屏掌控高鹽廢水的“前世今生”。
該項目採用行業先進的生産工藝,通過電解法將其他企業産生的高鹽廢水轉化為高氯酸鉀、高氯酸鈉等高附加值産品。甘肅科建星鹽化工有限公司僅用不到一年時間,便完成了簽約引進、全部建設安裝工作並實現達標投産,這背後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
“金昌市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政策上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業務辦理時間最高壓縮83%,企業開辦2.5小時即可辦結;資金上有‘鎳都人才貸’等支持,降低企業成本;人才方面推出18項新政,提供購房補貼、子女入學等保障,還組建技術攻關聯合體賦能發展。”甘肅科建星鹽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福祥介紹説。
如今,金昌市憑藉一系列精準發力、務實高效的招商引資舉措,營造出了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越來越多的企業如同候鳥歸巢,紛紛選擇在這裡落地生根,將發展的根基深深扎入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記者:李峰 屈冰 李萌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