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咱們自家果園産的蘋果,甜脆多汁,果型也好,喜歡的朋友可以直接下單,我們從種植基地直髮……”日前,在西峰區董志鎮崔溝村的果園裏,種植戶秦園元正對着手機屏幕售賣蘋果。“今年我們的蘋果網上銷量很好,7萬斤早熟蘋果不到20天就賣完了,今天就要發出300多單呢。”秦園元話語間難掩喜悅。
如今的景象,三年前的秦園元不敢想象。她家經營果園已有14年,以前全靠客商上門收購,賣不上好價錢。抱着讓自家蘋果“走出去”的想法,2023年10月,秦園元註冊了抖音賬號,開啟了直播帶貨。“起初,只有60多個粉絲,每天只賣幾件到十幾件,堅持了一個多月,銷量終於突破百單,粉絲量穩步增長。2023年我家的12萬斤晚熟蘋果全部通過網上銷售,收入70多萬元。”秦園元坦言,“直播讓我家的蘋果賣上了好價錢,也讓我看到電商的優勢。除了銷售自家蘋果,我還幫周邊種植戶直播帶貨,讓大家都能享受到電商直播帶來的好處。”
秦園元的成功不是個例。在西峰區供銷社電商中心展廳,貨架上蘋果、白瓜子、杏脯等農産品琳瑯滿目,運營總監閻發成忙着整理商品、處理網絡訂單。
2024年8月,西峰區供銷社與企業合作成立電商中心。該中心不僅入駐京東電商平台,還開設抖音、快手等平台賬號。同時,吸納主播入駐,通過發布短視頻、開展直播帶貨,搭建起産銷對接橋梁,為當地農産品拓寬銷路。“我們已與當地多家農産品企業簽訂供貨合同,貨源穩定且品類豐富,涵蓋100多種特色農産品。從目前訂單情況來看,銷量十分可觀。”閻發成説,“電商中心自今年3月全面運營以來,已簽約主播20余名,累計實現銷售總額620萬元。”
與此同時,電商中心與郵政等多家快遞公司建立合作,不僅降低了運輸成本,還提高了配送速度。“下一步,我們計劃建設雲倉,逐步形成‘基地+倉儲+孵化’一體化供應鏈體系。”閻發成説。
“養在深閨”的農特産品“飛”往全國各地,離不開政府的精準發力。“十四五”以來,西峰區持續探索“電商+”融合模式,逐步構建“企業為主、政府幫扶、市場運作”的運營機制,爭取專項扶持資金,實施西峰區電商同城配送平台運營項目,同步推進4個鄉鎮商貿中心升級改造,建設快遞物流倉儲中心,進一步完善區域內交通物流與倉儲配送體系,為電商産業發展築牢硬體基礎。在農村電商領域,西峰區積極打造標準化網絡直播間、農特産品展示間,開展“新農人”電商技能專項培訓,培育本土助農主播團隊,鼓勵農村電商從業者積極參與直播帶貨,推動電商直播與地方農特産品深度融合。
西峰區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全區累計完成電商交易額74.78億元。2025年前三季度,電商交易額達14.38億元,其中農産品網絡零售額達3.18億元。(慶陽融媒記者 盤小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