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白銀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扛起黃河上游生態保護政治責任,統籌推進自然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低碳發展協同發力,生態修復成效顯著,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成功斬獲多項國家級試點殊榮,一幅“山川秀美、生態宜居”的綠色畫卷在黃河之濱徐徐鋪展。

生態修復精準發力,重點工程多點開花。白銀市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核心任務,紮實推進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工程,取得一系列標誌性成果。其中,黃河重點生態區(甘肅白銀段)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成功入圍中央財政支持示範項目,為區域礦山生態修復樹立了標杆;祖厲河城區段憑藉優良的生態環境質量入選省級美麗幸福河湖,成為市民休閒觀光的“生態客廳”;白墩子鹽沼國家濕地公園創建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構建起西北乾旱地區獨特的濕地生態系統。一系列生態工程的落地實施,讓白銀的生態底色愈發厚重。

環境治理縱深推進,質量效益同步提升。為守護好黃河“母親河”,白銀市從嚴從實抓好污染防治,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率達到100%,實現污水“零直排”管控;大力推動水資源循環利用,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升至94%,水資源利用效率居全省前列。

嚴格的生態管控換來了優異的水質成效,黃河白銀段水質連續9年穩定達到Ⅱ類標準,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白銀力量”。
在此基礎上,該市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首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國家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三項國家級試點“加身”,彰顯了白銀在綠色發展領域的示範引領地位。

創新模式激發活力,生態富民雙向奔赴。白銀市打破傳統生態治理模式,首次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廢棄工礦用地生態修復和增減挂鉤節余指標交易項目,通過市場化運作讓生態修復産生經濟價值,既破解了生態治理資金難題,又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實現了“生態保護”與“增收富民”的良性循環。

“十四五”期間,白銀市以鐵的擔當築牢生態屏障,以創新舉措激活綠色動能,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提升。下一步,白銀市將持續深化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實踐,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張睿 苗西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