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州府城古巷間鑼鼓鏗鏘、秦音繞梁,“詩意甘州 戲韻府城”秦腔惠民演出在此精彩上演,原計劃5天的演出,因群眾熱情高漲、場場爆滿,又加演兩場。

秦韻飛揚:傳統藝術的群眾狂歡
此次,張掖市七一劇團攜《火焰駒》《雙官誥》《大登殿》《打金枝》《金沙灘》等經典秦腔劇目登&,高亢唱腔穿透古巷,細膩身段打動人心,將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忠奸善惡刻畫得入木三分。自首場起,戲&前便座無虛席。
從上秦鎮專程趕來的市民費香蘭連續觀演,興奮地説道:“演員唱得好、動作好,我帶老伴每場都看得過癮!”隨着口碑發酵,本地戲迷、外地游客、親子家庭齊聚,掌聲與喝彩聲此起彼伏。飾演《火焰駒》中艾謙的演員高峰感慨道:“戲迷的熱情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每場都要拿出最佳狀態!”傳統秦腔的“老韻味”與群眾參與的“新熱度”在此碰撞,成為甘州府城最鮮活的文化風景。
以戲活城:文化賦能的府城實踐
此次演出恰逢甘州府城菊花文化月活動,清雅菊香與厚重秦腔相映成趣。演出突破“戲&單一表演”模式,讓文化融入府城街巷肌理——游客賞菊途中聞秦腔便駐足沉浸式觀賞,市民逛府城偶遇經典劇目便坐下感受傳統魅力。文化不再是孤立的表演,而是與府城景致、旅游體驗深度綁定的“活元素”。
一位陜西游客直言:“本來是來賞菊的,沒想到還能聽到地道秦腔,這趟府城之行太值了!” 這種“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讓甘州府城從“歷史景點”升級為“文化體驗地”,文旅消費從“走馬觀花” 變為“深度沉浸”,徹底激活了府城文旅“一池春水”。

&&百姓:文化認同的雙向奔赴
演出中,演職人員與觀眾的情感聯結格外動人。演員種妙見越來越多年輕人駐足了解秦腔,深有感觸:“這讓我更懂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也堅定了傳承秦腔的決心。”老戲迷閉眼細品唱念做打,在熟悉旋律中回味歲月;新觀眾舉着手機記錄精彩瞬間,在新鮮體驗中愛上傳統藝術。秦腔不再是“老一輩的愛好”,而是跨越年齡的文化紐帶——外地游客借它讀懂甘州文化底蘊,本地百姓憑它增強家鄉熱愛。這種“演員用心演、群眾真心讚”的雙向奔赴,正是群眾文化最珍貴的價值,讓文化認同在秦腔聲中深深扎根。
文旅共生:群眾文化的責任擔當
甘州區文化館以“惠民演出”為抓手,將秦腔從“劇場舞&” 推向“府城文旅大舞&”,彰顯群眾文化與文旅發展的雙贏智慧。加演兩場的決定,既是對群眾文化需求的快速響應,也印證了傳統藝術能為文旅注入持久動能。當游客因一場秦腔演出延長甘州行程,當府城因秦腔熱度成為“網紅打卡點”,群眾文化已成為甘州文旅深度融合的“核心引擎”。
如今的甘州府城,因秦腔更具煙火氣,因文化更富吸引力。這場惠民演出的意義,遠不止幾場熱鬧表演——它展現了傳統藝術在新時代的生機,更印證了“人民舞&人民享”的深刻內涵:唯有讓文化貼近百姓、融入旅游,讓群眾成為文化的參與者、受益者,文旅融合才能真正“活”起來、“火”下去。正如那繞梁不絕的秦音,群眾文化正以最質樸的方式,奏響甘州文旅融合的動人樂章。(張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