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07 18:29:10 來源: 平涼日報

崆峒區:抓好“牛鼻子”延伸産業鏈

2025-11-07 18:29:10     來源: 平涼日報
字體:
分享到:

  崆峒山水育珍品,紅牛體貌自不凡。獨特的生態環境與傳統農區的沃土,孕育出了被譽為“黃土高原紅寶石”的平涼紅牛。

  它們體格魁梧雄健,結構勻稱緊湊,一身棗紅的毛色光澤油亮如緞,盡顯品種的優良。這強壯的軀體既是崆峒山水賦予的生機,也是崆峒區大寨鄉這個“牛”鄉鎮産業振興路上最靚麗的風景。

  翻開塵封的檔案,1957年一份名為《大寨鄉召開全鄉“賽牛大會”單行材料》的文件成為全面發展牛産業最有力的背書。半個多世紀的積累沉澱,讓養牛技藝代代相傳,深深扎根於這片蘊含豐富水資源和廣袤植被的養殖沃土。

  秋日湛藍的天空下,棗紅的平涼紅牛體型健碩,毛色發亮,正悠閒地來回踱步,與遠山近舍共同構成一幅和諧豐饒的田園畫卷。

  走進大寨鄉白土村的平涼紅牛産業鏈畜牧産業園,風格迥異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不僅具有“牛”元素的農耕部落游園,更有充滿老物件、歷史年代感十足的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基地,南側的廢棄窯洞生態養殖基地與北側的現代化養殖小區相對而立,綠色、生態、科技的特點在此刻變得具象。

  據了解,大寨鄉依託崆峒區平涼紅牛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契機,採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等方式,分六年建設平涼紅牛産業鏈大寨鄉畜牧産業園,千頭肉牛養殖基地、廢棄窯洞生態養殖暨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基地、500頭紅牛養殖小區、平涼紅牛營養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後落地,全鄉建成規模化養殖小區18個,發展養殖戶1811戶,牛飼養量達4萬頭以上,糞污處理—有機肥生産—飼草種植—飼草料加工配送—紅牛養殖—活畜交易為一體的循環發展産業鏈條已全面形成,牛産業已成為全鄉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作為一個有着悠久畜牧歷史的養牛大鄉,養殖增收、紅牛致富的思想已深深扎根在老百姓心中。截至目前,僅畜牧産業園牛存欄已達2000頭以上,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55萬元,帶動周邊430戶群眾年增收469萬元。下一步,我們將在此基礎上,持續延伸産業鏈條,擴大養殖規模,努力為全區平涼紅牛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節點。”大寨鄉黨委書記楊文興&&。

  向遠處望去,一座座排列整齊的現代化養殖棚、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紅牛、一個個古樸生態的養殖窯洞與來往穿梭的機械、歡聲笑語的村民,共同擘畫出了一幅令人喜悅的産業振興新圖景。(李敬瑞 張煜岩)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