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環江河畔,曙光初現。環縣合道鎮紅崖洼村村民李艷梅來到鎮政務大廳自助服務終端前,輕觸屏幕,不到十分鐘就辦好了以往要專門跑到縣城辦理的業務。她笑着感慨道:“現在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這樣的變化,正悄然發生在環縣的每個角落。近年來,環縣搶抓數字發展機遇,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抓手,讓政務服務更智能,讓百姓生活更便捷。
打通“神經脈絡”
夯實數字根基
曾經,網絡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環縣數字化發展的首要瓶頸。面對這道必答題,環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搶抓“東數西算”戰略機遇,環縣大力推進5G網絡和光纖寬帶向鄉村延伸。如今,1420座通信鐵塔矗立在山頭梁峁,5078個基站織就了一張覆蓋全縣的通信網絡。這條“信息天路”的打通,讓偏遠山村的群眾享受到了高速網絡服務,為數字政府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全縣電子政務外網完成升級改造,全縣20個鄉鎮、276個村(社區)全部接入,接入速率達300兆/秒。環縣政務服務中心主任蘇佔華形象地説:“這就好比修建了一條數字化的‘高速公路’,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成為現實。”
走進環縣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電子屏上數據流轉,智慧牧業、智慧交運、智慧水務等平台信息實時匯聚。這裡不僅是數據的“集散地”,更是城市管理的“智慧大腦”。自運行以來,這裡已監測政務服務辦件32萬件,發出效能預警900余次,實現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服務的轉變。
最讓基層群眾感到貼心的是,23&自助服務終端已部署到鄉鎮和重點村社,977項縣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家門口辦理”,累計辦件2.17萬次,數字政府的觸角正延伸到基層末梢,讓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可及。
破除數據壁壘
激活發展動能
數字政府建設,難點在“破”,關鍵在“通”。環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向“數據孤島”和“系統煙囪”發起攻堅。
這場攻堅戰役從摸清家底開始。縣政務服務中心組織住建、水務、供熱等單位,對各自業務系統展開全面“體檢”。系統運行現狀、接口標準、數據結構等關鍵信息被逐一梳理,《對接需求清單》為後續工作繪製出清晰的“施工圖”。
“這就像是要讓説不同方言的人能夠順暢交流。”環縣政府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小兵説,“通過引入專業團隊,為每個單位量身定制對接方案,明確技術路徑和時間節點。智慧房産系統率先完成對接示範,其他系統對接工作也在穩步推進。”
數據的價值在於共享與應用。目前,全縣41個部門完成1578項政務數據目錄梳理,歸集供水、供熱、停車等各類數據30.83萬條,匯聚電子證照62.73萬條。這些沉睡的數據被喚醒,在跨部門審批、“一件事”辦理中發揮出巨大能量。
如今,2.8萬餘類政務數據資源可隨時調取應用,“跨省通辦”事項達173項,“省內通辦”事項60項。數據正從冰冷的符號轉變為服務群眾的溫暖橋梁。
優化服務體驗
增進民生福祉
數字政府建設的成效,最終要由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來檢驗。環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易辦、快辦”轉變。
這場“刀刃向內”的改革帶來了顯著變化:事項辦理承諾時限壓縮94.22%,辦件材料壓減至平均3.63件,即辦件佔比高達94.45%。今年以來,線上受理4.75萬件業務,平均受理時長僅15分鐘。數字背後,是企業和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在環縣政務大廳,“高效辦成一件事”綜合窗口前,群眾感受着改革帶來的便利。企業開辦時限從53個工作日壓減至5個工作日內,公積金貸款購房從62個工作日壓減至15個工作日內,新生兒出生涉及6個事項實現聯辦,辦理時限從71個工作日壓減至3個工作日……這些關鍵民生事項的提速,贏得了群眾由衷的點讚。
“甘快辦”APP已成為環縣群眾手機裏的“標配”。32.84萬個人用戶、2.44萬法人用戶通過這個平台,輕鬆辦理307項便民服務。從公積金查詢到教育繳費,從不動産登記到納稅申報,指尖輕點之間,政務服務觸手可及。
拓展智慧應用
繪就幸福圖景
數字政府的能量,正從政務服務向外延伸,滲透到城市治理和産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繪就出一幅“智慧環縣”的新畫卷。
在廣袤的鄉村,智慧牧業系統正改變着傳統養殖方式。系統接入449家合作社、4.8萬戶養殖戶,機器人飼喂、自動稱重分群等新技術讓養羊變得智能高效。看著羊舍裏健壯的羊群,養殖大戶蘇學鋒喜上眉梢:“以前靠經驗,現在靠數據,養殖更科學,效益也更高了。”
智慧交運系統讓出行更便捷。在線管理48處停車場,監管792輛客貨運車輛,實現跨系統協同、一鍵調度。市民李靜發現,現在通過手機APP就能實時查詢公交車位置,“再也不用在寒風中等車了”。
智慧水務系統守護着城鄉用水安全。通過在線監測設備,供水系統運行狀態實時感知,漏水發現處置效率提升60%以上。智慧綜治平台則織就了一張“平安網”,“環您無憂”小程序、隴情e通化解群眾矛盾2475件,4600余路高清視頻、68個“智慧安防”小區共同守護萬家燈火。
從政務服務到社會治理,從産業發展到民生保障,數字政府建設正在重塑環縣的發展格局。這場深刻的變革,不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點亮了百姓的幸福生活。(慶陽融媒記者李文喬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