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06 17:19:45 來源: 舟曲縣委宣傳部

舟曲縣:黨建賦能開出産業發展“富民花”

2025-11-06 17:19:45     來源: 舟曲縣委宣傳部
字體:
分享到:

  走進舟曲瀧涎産業振興示範園區,全自動生産線正高效運轉……“這是我們本地優質的黃豆和雜糧,經過多道工序,被加工成腐竹、雜糧麵粉、麵條等産品,現在遠銷各地”黨員負責人李周成介紹道。在他的帶領下,園區帶動300多戶群眾參與種植和加工,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累計幫助群眾增收40余萬元。

  今年來,舟曲縣以推進農區、林區、景區黨建為抓手,圍繞種植、研發、銷售、品牌等農業産業鏈環節,建好建強組織體系,全面鍛造黨員先鋒,引進培育優質人才,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因地制宜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主心骨”引領發展

  在曲瓦鄉城馬村,一個個科技農業大棚整齊排列,工人在棚內正採摘新鮮蔬菜……村黨支部書記張俊師説“我們採取‘黨組織+合作社+企業+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龍須菜産業,科技公司為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10萬元,帶動21人就近務工增收。”

  城關鎮廟溝村的山坳裏,黃昏即將來臨,林下的豬苓菌棒已透出黝黑的光澤,林下蜂群翩翩起舞,順着林間小徑往前走,木柵欄圍起的露營基地裏,幾頂米色帳篷正迎着風輕輕晃,“紅豆咖啡屋”的煙囪升起嫋嫋炊煙——這正是是林區黨建工作的“傑作”。“以前咱是典型的‘空心村’,年輕人都往外跑,今年我們聯合周邊3個村搞黨建聯合體,把村集體資金擰成一股繩,林下種豬苓,林間搞露營,林邊開咖啡屋,每年為村集體增收8萬元”村黨支部書記魯漢平蹲在菌棒旁説道。

  在舟曲,這樣的“黨建+産業”圖景處處可見,黨組織成為産業發展的“定盤星”,得益於村黨支部的正確引領,城馬村、廟溝村發展産業的案例正是舟曲縣推進“五區”黨建工作的生動實踐。舟曲縣按照“地域相鄰、産業相近”原則,大力推廣“黨組織+合作社+農戶”“黨組織+集體經濟+農戶”等發展模式,成立全縣“1+6”産業聯合黨委,採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村企聯建等多種形式,在産業發展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建立黨組織12個,打造鄉鎮電商直播平台19個,推動産業優勢轉變為品牌優勢,形成了以“1+6”産業為主體,冷水魚、小雜糧、大蒜等特色産業協同發展的格局。目前,已培育創建“甘味”農産品企業商標品牌12個,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5個,4個農産品獲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新農人”帶頭示範

  九月的曲告納鎮,白瑪次仁的食用菌基地裏飄着菌香。這位藏族村支書正蹲在菌棚裏,叮囑工人“這排菌棒濕度再降兩度,不然容易生雜菌。”他身後,28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裏,傳送帶正把新鮮菌菇分裝成盒,74畝種植基地裏,村民們背着竹筐穿梭採摘。“前幾年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時,鄉親們都愁沒活幹。”白瑪次仁擦了擦額頭的汗,指了指墻上的照片,“我是黨員,得帶頭。現在149萬個菌棒年産值392萬元,83個搬遷群眾成了産業工人每月能掙3000元。”

  舟曲縣電子商務中心的直播間裏,尹建紅舉着一串紅花椒對着鏡頭笑:“家人們看這成色,海拔2000米以上的花椒,麻味正得很!”這位擁有10萬粉絲的黨員主播,鏡頭裏總帶着泥土氣——有時是在山谷裏拍風景,有時在家裏幹農活記錄生活。“黨組織號召搞發展電商,我是黨員不能落後,現在每天都會直播銷貨”她邊打包快遞邊説。

  産業發展的關鍵在於帶頭人。舟曲縣圍繞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頭髮展特色産業等重點工作,充分利用全縣黨性教育基地、黨校、特色産業實訓基地、鄉村就業工廠等平台,組織開展黨員進黨校、進基地、進車間“三進”活動,年均1450名農村黨員接受集中教育培訓,為産業振興提供“智力”支撐。實施黨員“三培養”工程,39名村幹部發展産業,200余名基層幹部帶貨直播,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良好氛圍。開展黨員帶富行動,成立黨員創業百萬幫扶基金,為20名黨員發放“紅色信用貸”,掛牌命名“黨員農家樂”“黨員民宿”“黨員領辦示範合作社”20個,廣大黨員主動走在前、亮身份、做表率,用實際行動為鄉村産業振興出力出彩、發光發熱。

  “土專家”強化支撐

  2025年7月18日,在北京舉辦的華潤大健康板塊供應鏈大會上,甘南中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榮膺“2024年度優選供應商”稱號。作為舟曲縣中藏藥材的龍頭企業,甘南中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邀請中國農科院專家指導,成立人才工作室,培育“土專家”“田秀才”,引導和推動全縣中藏藥材嚴把品種選育、規範化種植,其黨參、黃芪、紅芪獲得“有機轉換認證證書”。

  武坪鎮的冷水魚養殖基地裏,合作社負責人桑小平正往魚塘裏撒飼料,銀鱗閃爍的虹鱒魚齊刷刷涌過來。“這水溫得保持在16℃,pH值也不能過高或過低。”他捏起一把飼料,眼裏透着專業,“以前咱不懂技術,養的魚總生病,現在縣上通過實施人才項目,請了外省的專家,我跟着學了一段時間,也成了土專家”。

  産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舟曲縣圍繞産業鏈布局人才鏈,精準制定人才引進目錄,採取柔性引才、項目引才、幫扶引才等方式,引進中國農科院專家、高校科研團隊、科技特派團等高端人才33名服務農業經營主體,在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設立5個專家工作站、10個人才工作室,實施省級重點人才項目8個,開展國家級科研項目研究,先後獲得知識産權30余項。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計劃,圍繞新時代基層人才培訓服務中心構建“1+10+N”育才模式,建設人才實訓基地10個,選派137名專技人才、村幹部赴天津開展交往交流培訓和跟崗學習,在縣委黨校設立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開展致富帶頭人、技術能手、創業青年、電商達人等實用技術培訓1.1萬人次,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服務鄉村産業發展。(尚江龍)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