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萬里闊,碩果滿枝頭。回首“十四五”征程,金塔縣緊扣市委“1246”戰略部署與縣委“2166”發展思路,深入實施“四強”行動,紮實做好“五量”文章,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奮楫爭先。從産業升級的鏗鏘步伐到生態改善的生動實踐,從城鄉面貌的日新月異到民生福祉的持續增進,一組組攀升的數據、一個個落地的項目、一幅幅民生畫卷,共同書寫了極不平凡的發展答卷,讓“醉美胡楊·金色金塔”的品牌底色愈發鮮明。

這份答卷中,經濟發展的“硬核”數據尤為亮眼,不僅總量實現突破,結構也持續優化。
五年間,金塔縣經濟發展成果豐碩,核心數據連創新高:2022年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2023年GDP突破百億元,2024年固定資産投資破百億元,縣域經濟邁入近二十年最好時期。同時,發展結構持續優化。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0.6%,分別高於全省、全市5.9和8個百分點;三次産業比例優化為36:30:34,農業優先、工業主導的格局持續鞏固;財政收入從5.5億元增至12.3億元,實現翻倍增長;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從1.81降至1.72,城鄉協調發展態勢更明顯。
經濟穩增長的背後,工業的“壓艙石”作用至關重要,金塔縣以“強工業”行動為抓手,推動主導産業集群化發展。目前,規上工業企業達43戶,規上工業增加值達12.4億元,年均增長33.5%,已連續4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工業體系中,新能源産業更是脫穎而出,成為拉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源,其規劃與建設規模已形成顯著優勢。圍繞“沙戈荒”大基地與“隴電入川”新能源大通道建設,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加速推進。當前新能源裝機總量達395萬千瓦,在建及擬建規模1280萬千瓦,新能源産業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源。

近五年來,金塔縣以打造千萬千瓦級産業基地為目標,積極搶抓國家支持新能源産業發展和建設能源戰略通道有利機遇,培育以光伏、光熱、風電、儲能、電網設施、裝備製造、運營維護等産業配套於一體的新能源開發利用體系。建成750千伏變電站1座、330千伏變電站5座、110千伏變電站12座,在建330千伏變電站5座,有效滿足了現有新能源項目的接入需求。
“‘十四五’後期及‘十五五’期間規劃建設新能源裝機1820萬千瓦。重點實施了寶豐100萬千瓦風電、歐昊40萬千瓦風電、中核匯能160萬千瓦清潔能源保障等項目,在建裝機規模300萬千瓦。巴丹吉林沙漠620萬千瓦風光電大基地、寶豐二期100萬千瓦風電、歐昊二期60萬千瓦風電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擬建新能源裝機規模980萬千瓦。建成規模以上新能源企業11家,建成並網415萬千瓦。”金塔縣能源和項目建設服務中心主任王中兵説。
這片能産出“綠電”的土地,如何守護好“綠色生態”?金塔用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的實踐,給出了産業與生態共生的答案。
近年來,金塔縣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深入踐行“兩山”理論,以紮實舉措扛牢生態責任。從綠色低碳轉型到污染防治攻堅,再到人居環境優化,多維度建設成果逐步顯現。單位地區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市定目標內,能耗消耗降低14%,發展“含綠量”持續提升。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69.2%,國控市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00%,土壤環境安全穩定。107個城區區域噪聲點位、7個功能區點位、27個道路交通噪聲點位晝夜噪聲值全部達標,人居環境品質持續優化。

“‘十四五’以來,我們大力實施國土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5000余畝,全縣102.32萬畝耕地保護目標全面實現;大力實施找礦突破行動,新發現礦産勘查109處,新增礦權28宗,收益較2021年同比增長218%;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系統治理,完成造林綠化50.2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升至5.27%,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20多年保持了‘雙縮減’。”金塔縣自然資源局局長魏財説。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同時,城鄉建設也同步提速,金塔縣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讓城鄉面貌與居民生活品質雙提升。
“十四五”期間,金塔縣城市新建道路通車,老舊街區、小區改造推進,商住小區加速建設;建成28個綠地公園,城區綠化覆蓋率達50.32%。形成“兩橫四縱”路網,公路總里程4100公里;“四好農村路”覆蓋所有鄉鎮,三級及以上公路、自然村組硬化路率均100%,客貨郵融合、新能源車及充電樁推廣見效。完成5571戶搬遷安置、2648戶拆除復墾,打造26個“五位一體”示範村,申報多個省級示範村。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3.59%,城鄉協調格局鞏固。
“‘十四五’期間,累計實施城建重點項目32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共租賃住房4860套,改造棚戶區住房220套,對63個老舊小區、138棟住宅樓進行全面改造升級,更新改造水氣熱管網88.59公里,綠化覆蓋率達到50.32%,綠地率達到46.23%、城市生態品質顯著提升。”金塔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楊勇説。
如果説工業與新能源是金塔發展的“枝幹”,那農業就是深扎土壤的“根係”——作為全國首批強村富民興縣先行示範縣,金塔用現代農業的“碩果”,滋養着縣域發展的生機。
五年來,金塔縣通過建成34.19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248.75公里渠道等舉措夯實基礎,聚焦高效瓜菜、肉羊等五大産業,建成65個農業産業園,高效作物達80萬畝,肉羊飼養量超230萬隻。同時培育58家龍頭企業,帶動近萬戶農戶發展20萬畝訂單農業,農産品加工産值破15億元。2024年,全縣一産增加值達34.8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33.3%。
當産業“枝幹”茁壯、生態“綠葉”繁茂,發展的“陽光”最終要灑向哪?答案是每一位金塔百姓的生活裏。
五年來,金塔縣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社會保障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富餘勞動力年均輸轉超2.5萬人次。縣域內患者就診率達85%,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3.2個,優於全市平均水平。教育托育全覆蓋,普惠托育每千人托位數4.5個;學前教育通過國家普及普惠認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中考居全市前列,高考本科上線率98.8%。金塔汽修中專連續五年蟬聯全省技能大賽團體冠軍,省中職“優質校”績效評估全省第一。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完善,累計發放救助資金2.3億元。“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解決困難1244件、辦實事1780件,投入幫扶資金物資75.38萬元。建成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0個、村級互助幸福院19個、城區助餐點2個,有效保障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

從“吃得飽”到“玩得好”,從“住得暖”到“消費旺”,金塔的民生改善正向現代服務業領域延伸,為百姓生活添上“幸福注腳”。提及金塔縣的發展活力,現代服務業絕對是“重頭戲”。三産增加值達37.6億元,年均增12.8%,文旅、商貿、金融協同發展,2021—2024年累計接待游客超13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85億元,商貿載體擴容且實現蔬菜出口,金融存貸款餘額同比雙增。
“十四五”以來,金塔縣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浪潮中勇立潮頭,取得了一系列來之不易的成就。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刷新紀錄,現代農業園區如雨後春筍,文旅産業蓬勃發展,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民生保障堅實有力。這些成就不僅是金塔縣過去努力的見證,更是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礎。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金塔縣將始終牢記使命,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持續推進産業升級、城鄉融合、生態保護等各項工作,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金塔而努力奮鬥,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書寫更加壯麗的篇章。(記者:郭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