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甘州區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如今該區的民生工作正從“有沒有保障”向“舒不舒心”跨越,從基礎保障的夯實到品質服務的升級,一系列暖民心、惠民生的舉措落地生根,讓群眾的獲得感在家門口升級,幸福感在生活裏疊加。
走進北街街道王母宮社區酒廠家屬院,平整的路面延伸至每棟樓前,嶄新的路燈與規整的電線線路沿墻排布,處處透着改造後的生機與暖意。新建的休閒廣場上,居民們圍坐聊天,一派熱鬧祥和的景象。
“過去小區的路坑坑洼洼很不平,也沒有路燈,改造後,小區不僅有了公園和車棚,而且打牌、娛樂、跳廣場舞的地方都有了,我們非常高興。”酒廠家屬院居民朱燕玲説。
始建於20世紀90年代的北街街道王母宮絲路春酒廠家屬院,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推動下,從昔日電線凌亂、危墻高聳、供暖管道空中懸挂、排污系統老舊的“老破舊”實現華麗變身,變成了如今環境優美、設施便利的“幸福居”。
“該小區於去年9月對小區地面及地上的附着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共投資500多萬元。項目的實施,明顯改善了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廣大居民一致認可。”社區黨委書記韓玉強説。
民生保障不止於“住得舒心”,更在於“吃得安心”。正午時分,甘州區五松園老年餐廳裏已是熱鬧非凡,門口有序排起長隊,工作人員熟練地為老人們分裝飯菜。餐盤裏的菜品色澤誘人、熱氣騰騰,豐富的種類滿足了不同老年人的口味需求。
“五松園老年餐廳的服務態度很好,菜品也不錯,我每天都來吃,很合我們老年人的胃口。”老年人劉晉川説。
“老年食堂都是根據當季特色合理搭配食材,科學制定食譜並定期更新,優先供應大眾化的家常菜,保證老年人吃得飽、吃得健康。”五松園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曹燕峰説。(朱思遠 吳玉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