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積分“兌”出文明新風尚
深秋時節,步入金昌市永昌縣六壩鎮九壩村,映入眼簾的是整潔的村道、寓意鮮明的文化墻,井然有序的文明實踐活動正在這裡開展……一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鄰里和睦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做好事能積分,積分還能換東西,大夥兒都搶着幹!”村民們津津樂道的,正是九壩村實施的文明實踐積分制。志願服務、鄰里互助、環境整治等善行義舉被具體量化成積分,村民可憑積分在村裏的“積分超市”兌換相應生活用品。這一舉措,用小積分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
不久前,九壩村六社的道路平整項目因資金問題面臨停滯。村民徐忠元主動請纓,憑藉自身專業技能,帶領幾名村民義務投工投勞,高質量完成了路面鋪設,所需工費遠低於市場價。“都是鄉里鄉親的,為大家出點力,我心裏高興。”徐忠元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村民們共建美好家園的共同心聲。
以文化人,以德潤心。九壩村注重將文明實踐融入傳統節日和日常生活。重陽節當天,村裏為60歲以上老人精心組織了集體生日會,將義診、醫保代繳等貼心服務送到老人身邊。“沒想到在村裏還能這麼熱鬧過生日!”82歲的南月英老人緊緊握着志願者的手,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在九壩村,文明實踐已深度融入基層治理的脈絡。通過常態化開展“孝善基金”募捐和“最美家庭”“最美婆媳”評選等活動,九壩村樹立起一批可見、可學、可感的身邊榜樣,讓文明有了更清晰的標尺。據統計,今年以來,九壩村已舉辦各類文明實踐活動20余場,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紮實有效的文明實踐,結出了纍纍碩果。九壩村先後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省‘美麗庭院’示範村”“市級文明村鎮”“全市民主法治示範村”等稱號,村黨支部被評為“全省標準化先進黨支部”。
對於這些變化,九壩村黨支部書記徐尚元有着深刻的理解:“文明實踐不是‘一陣風’,而是鄉村振興的‘營養劑’。我們把文明實踐融入日常,讓文明行為成為習慣。通過文明實踐這個載體,我們切實搭建起了凝聚人心、匯聚力量、促進和諧的鄉村振興大舞&。”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 通訊員 孫蓉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