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05 18:10:54 來源: 張掖日報

民樂 山丹:藥香漫田野 金秋采收忙

2025-11-05 18:10:54     來源: 張掖日報
字體:
分享到:

  永固鎮

  眼下正值民樂縣中藥材採挖收穫的最佳時節,藥農、藥商、專業合作社搶抓晴好天氣,搶收晾曬和加工銷售中藥材,到處都是“曬”豐收、忙增收的火熱勞動畫卷。

  走進永固鎮滕莊村中藥材種植基地,濃郁的藥香在田間瀰漫,這裡的采收工作正有序推進。一株株帶着泥土的新鮮黃芪破土而出,群眾忙着採挖、裝包、拉運,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主要種植黃芪,每畝地可産700公斤左右,再有一週左右就能採挖完畢。通過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産業發展模式,有效整合各方資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群眾通過流轉土地和基地務工獲取勞動報酬,實現增收。”滕莊村黨支部書記章三平説。

  中藥材在種植、管理和采收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我們就是周邊的群眾,採挖黃芪期間我們就過來拾藥、裝車,一天能掙200多元,幹了十幾天掙了兩三千,下午5點多下班,活很輕鬆,幹起來挺愉快的,非常不錯。”務工人員樊奪説。

  黨建引領為該縣中藥材産業注入強勁動力。永固鎮通過“黨委統籌、支部推動、黨員帶頭”工作機制,依託鎮內中藥材交易市場,搭建起便捷的産銷對接平台,幫助種植戶解決銷售難題。積極鼓勵村集體盤活土地資源,整合連片集中田,引進龍頭企業、外地客商和本地種植大戶參與産業發展,村集體通過與企業建立勞務派遣、管理服務等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群眾通過流轉土地和基地務工獲取報酬,實現以黨建鏈串起産業鏈、推動致富鏈。

  “永固鎮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産業發展模式,帶動八卦營、南關等6個村中藥材規範化、綠色化、標準化種植,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8萬畝左右。”副鎮長李宏説。(楊玉紅 尚 明)

  霍城鎮

  深秋時節,寒意漸濃。山丹縣霍城鎮西關村的1600畝黃芪種植基地卻是一派機器轟鳴、人聲鼎沸的豐收盛景。割秧機、還田機、篩藥機輪番作業,80余名工作人員分工協作,機械化與人工高效聯動,金色田野上涌動着增收致富的熱切期盼。

  “你看這根,表皮有劃痕,得單獨挑出來,不能影響整批貨的評級。”基地管理員馬耀虎蹲在篩藥機旁,手指摩挲着黃芪表皮,眼神格外專注。作為基地的“品質守門人”,他堅持每天清晨5點到崗,用“雞蛋裏挑骨頭”的較真勁兒守護産品口碑。“客戶認的是山丹黃芪的牌子,我們多一分細緻,市場就多一分信任。”他一邊擦拭黃芪表面的浮土,一邊向筆者介紹。

  “這黃芪的品相多地道!今年長勢格外喜人,按行情算下來,地裏的收成肯定錯不了。”山丹縣新農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鄒國林手裏捧着剛采收的黃芪,臉上滿是欣慰。他介紹,依託山丹黃金産區優勢,合作社通過“基地+農戶+訂單”模式,帶動周邊農民參與黃芪種植,不僅讓閒置土地煥發生機,更讓農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創收”。

  從“種得好”到“賣得俏”,山丹縣走出了一條全産業鏈升級之路。立足資源優勢,以“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為抓手,建成9個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基地及配套倉儲加工、冷鏈物流設施,構建起完整産業鏈。目前,該縣7.1萬畝中藥材陸續采收中,黃芪等中藥材附加值持續提升,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吳 鵬 郭宗軒)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