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一”過後,白銀區白崖子村的高啟文就要進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一家人在金絲皇菊的花棚和烘乾花房間來回奔波。金燦燦的花朵綴滿枝頭,在秋日陽光下鋪成一片金色花海,隨手摘下一朵,花瓣肥厚飽滿,菊香沁人心脾——這便是讓老高全家忙活又牽掛的“致富花”。
菊花種植戶高啟文説:“我們是從2018年開始種植的,當時從湖北帶來的苗,第一年就種植成功了,一畝地能收入一兩萬元。”
剛採下的金絲皇菊還沾着晨露,會第一時間被送去制幹。高啟文家裏最寬敞的兩間房,專門用來給菊花制幹。陰房裏靠墻擺着一圈架子,層層竹篩整齊排列,金黃的菊花在通風的陰房裏慢慢褪去水分。金絲皇菊要在陰房裏陰幹7天,再進暖房烘乾7天,前後耗時半個月,才能留住這股菊香,還能保持金燦燦的顏色。
白崖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朝銀錶示,村裏的金絲皇菊種植已經有8個年頭了,從種植到烘乾以及到銷售,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産業鏈。
而這朵小菊花的成功,只是白銀區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強灣鄉以黨建為引領,通過改善灌溉條件、扶持特色産業、搭建營銷平台等舉措,讓特色農産品紛紛走出鄉村,形成了“合作社+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還構建起從單一的糧食種植,到“種植+精細加工+銷售”的完整産業鏈條。
這朵金燦燦的金絲皇菊,不僅裝點了鄉村的綠水青山,更鋪就了一條“特色興農、産業富民”的鄉村振興新路徑,為更多農村探索産業轉型提供了生動範本。(黃濤 王佳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