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土高原到沿海都市,一碗勁道的拉麵,成了臨夏縣漠泥溝鄉群眾走天下的“硬通貨”。
近年來,漠泥溝鄉錨定群眾增收核心目標,以“政策扶、群眾闖、能人帶、親朋幫”的特色模式,把拉麵産業從“小生意”做成“大産業”,1040戶農戶靠這門手藝扎根全國,4000多人端穩“飯碗”,書寫出“一碗拉麵闖天下”的鄉村振興答卷。
要讓群眾靠拉麵站穩腳跟,技術與底氣是關鍵。漠泥溝鄉一邊對接人社部門與職校,把拉麵培訓班辦在家門口,13期培訓讓1500多人熟練掌握“揉、拉、煮”全套技能,為鄉親們裝上了致富“硬本領”;一邊用金融扶持“搭梯子”,緊盯創業擔保貸款、扶貧小額信貸等政策,重點幫扶經營穩、信用好的拉麵館。自2023年以來,已發放創業貸款、小額信貸超1000萬元,為想開店的農戶精準“添柴加火”。如今,一個拉麵館一年能掙約15萬元,1040戶拉麵館年均創收1.2億元左右,佔全鄉總收入的三分之二,拉麵成了該鄉實打實的“增收主力”。
一人富不算富,抱團才能走得遠。漠泥溝鄉不少在浙江和江蘇等沿海地區做拉麵的“能人”致富不忘鄉親,有的主動給鄉親捎去開店選址的信息,有的帶着新人練手藝、調湯料,還有的湊錢幫老鄉盤下店面。以陽洼村為中心,前川、何家和大莊等村跟着“抱團幹”,1040家面館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往“精”裏琢磨、向“高”處使勁,從郊區小店往城區商圈挪,從家庭小館往公司化經營靠,從粗放擺攤往規範管理轉,漠泥溝的拉麵從“數量多”變成“質量硬”,成為全鄉的支柱産業。
“敢闖才能有出路!”這句樸實的話,是漠泥溝鄉群眾靠拉麵打拼出一片天的核心“心得”。近年來,他們帶着從培訓班學到的手藝走出山溝,循着“先當學徒、再學經營、後做老闆”的路徑,把“今日打工仔、明日創大業”的想法,變成了紅火日子。
漠泥溝鄉前川村的馬剋夫裏便是其中的典型。起初,他在浙江一家拉麵館當學徒,細心琢磨調味湯料的配比,記下老顧客的口味偏好。兩年的積累讓他摸清了門道。去年,他在江蘇省常州市開起了自己的拉麵館,憑藉地道的口味和貼心的服務,店裏每天座無虛席。“學的本事全用上了,膽子也越闖越大,現在的日子,比以前紅火太多!”他笑着説。
如今,漠泥溝鄉的拉麵版圖不斷擴大,不但在國內大小城市站穩腳跟,更有先行者將面館開到馬來西亞,讓這碗帶着家鄉味的拉麵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這根細細的拉麵,拉活了産業、拉暖了日子,成為鄉親們的“致富面”、鄉村振興路上的“特色面”,拉着大家奔向更紅火的日子。(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崔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