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路通百業興 道暢民心暖
時下,正值中藥材採挖時節。在渭源縣新寨鎮姚集村,藥農王帥華採挖的黨參,僅用5分鐘便能全部運抵家中。他指着家門口新修的産業路感慨萬千:“以前下雨一身泥,車輛進不了地;如今水泥路通到地頭,農用車直接開到田裏,省時省力又省錢!”
這不僅是王帥華一人的幸福,更是渭源縣“十四五”交通事業華麗蝶變的縮影。
“十四五”期間,渭源縣累計投資7.42億元,實施重點交通項目14項,公路總里程達3424.67公里,實現鄉鎮幹線公路覆蓋率100%、218個行政村通硬化路全覆蓋。
一個“外通內聯、通村暢鎮、客車到村、安全便捷”的現代化交通網絡已然成型,將田間地頭的“毛細血管”與國省幹線的“大動脈”無縫對接,構建起城鄉“半小時經濟圈”。
便捷的交通,為全縣40萬畝馬鈴薯和35萬畝中藥材的種植采收提供了極大便利。“以前中藥材拉到縣城要繞30多公里山路,現在半小時就能到市場,都能賣上好價錢了!”麻家集鎮喬家灘村黨支部書記張新平笑得合不攏嘴。
路通了,産業活了。如今,渭源縣“藥、薯、畜、菜”全鏈産值分別增長至56億元、32億元、37億元和10億元。
秉持“三分建、七分養”理念,渭源縣創新推出“3154”管養模式,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到位”。“十四五”期間,累計投入養護資金3450萬元,農村公路列養率、優良率分別高達100%和91.3%。憑藉卓越成效,渭源縣成功創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張家灣至渭河源景區旅游公路獲評全國“我家門口那條路”最具人氣的路。
以“城鄉客運一體化”為目標,渭源縣開通5類25條客運線路,投放車輛184輛,實現鄉鎮行政村通客車率100%。“現在坐公交到縣城才4塊錢,比打車省了20多塊!”慶坪鎮村民王義的話道出了民生溫度。
路通百業興,道暢民心暖。從“晴天一身土”到“出門水泥路”,從“貨難運”到“物流暢”,一條條通達坦途,正成為串聯城鄉的“經濟動脈”、連接民心的“幸福紐帶”。
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系統謀劃“十五五”時期的發展藍圖,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任務,為交通運輸行業當好中國式現代化開路先鋒提供了行動綱領。
“我們將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將其作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將全會精神轉化為謀劃發展、推動工作、凝聚合力的強大動力,奮力譜寫好渭源交通運輸事業新的篇章。”渭源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包續兵説。
包續兵説,渭源縣將繼續圍繞“建設人民滿意交通”這一核心和實施交通強國、鄉村振興兩大戰略,堅持精準發力,持續在交通項目建設上勤思考、善謀劃、勇創新,在農村公路養護上補短板、強弱項、提質效,着力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人民群眾出行條件。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