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縣緊抓秋季土壤墑情好、水分蒸發量小、苗木易成活的有利時機,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在全縣範圍內紮實開展秋季補植補栽工作,為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民樂再添新綠。
充分發揮林長制的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將三北工程秋季補植補栽任務明確納入各級林長職責範圍,實行“縣級林長抓總協調、鄉鎮林長分片包乾、村級林長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縣級總林長親自部署、一線督導;各區域林長深入責任區域,實地勘查摸底,精準掌握需補植補栽的地塊、樹種和數量,制定“一區一策”方案。通過林長會議協調、林長巡林督查,有效整合林業、水利部門力量,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造林綠化工作新格局,確保了補植補栽工作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緊密結合三北工程總體規劃和林草資源本底調查結果,科學選擇補植樹種。重點選用耐寒、耐旱、抗逆性強的鄉土樹種和經過實踐檢驗的優良樹種,如雲杉、樟子松、檸條等,確保苗木來源清晰、質量合格。在栽植過程中,嚴格執行造林技術規程,把好整地關、苗木關、栽植關、澆水關。林業技術人員跟班作業,現場指導,推廣使用保水劑、生根粉等實用技術,確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同時,將補植補栽與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復相結合,優化林分結構,提升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牢固樹立“造管並重”理念,將新栽植區域的管護責任直接落實到鄉鎮、村級林長和生態護林員身上,構建起“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的網格化管護體系。各級林長加大巡林頻次,重點關注新造林地的撫育管理,及時組織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及補植補造,有效鞏固造林成果。利用林長制信息管理平台,對補植補栽地塊進行精準落圖、動態監測,實現資源管理和成效評估的信息化、智能化,確保三北工程建設成效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王曉涇 姜旭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