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新區讓城市與人才共生長-新華網
首頁> 正文

蘭州新區讓城市與人才共生長

2025-11-03 09:08:27
來源:蘭州晚報

  原標題:築巢引鳳聚英才 産城共興譜新篇

  蘭州新區讓城市與人才共生長

新區人才招聘會現場

新區人才招聘會

  十三年櫛風沐雨,十三年砥礪奮進。從一片戈壁荒灘到一座宜居宜業的産業新城,蘭州新區的崛起密碼,藏在“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深刻實踐中。成立十三年來,蘭州新區共吸引16萬人才在這片熱土上實現價值、成就夢想,為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1 築巢引鳳

  搭平台建生態 聚才磁場持續增強

  “以前總覺得家鄉發展機會少,沒想到新區的招聘會能提供這麼多優質崗位。”在蘭州新區“職引未來 築夢青春”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現場,剛收到面試通知的湖南工業大學應屆畢業生李敏難掩興奮。這場招聘會上,197家企業拋出橄欖枝,吸引1.6萬名求職者慕名而來,成為新區聚才效應的生動注腳。

  築巢方能引鳳棲。蘭州新區深諳“環境好則人才聚,人才聚則事業興”的道理,十三年間持續打造多層次引才平台,讓人才“引得來”。針對不同群體需求,新區構建起“線上+線下”“專場+巡迴”的引才矩陣:春季有“産業新城·智享未來”大型人才智力交流大會,夏季有“青春‘職’夏 夢想全開”民營企業服務月專場,高校開學季則開展“智匯蘭新·築夢未來”重點高校巡迴招聘,形成“全年無休”的引才態勢。數據顯示,近五年新區累計組織引才活動180余場,吸引8500余家企業參與,6萬餘名技術技能人才和高校畢業生向重點産業聚集。

  産業是人才集聚的“強磁場”。圍繞綠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等六大重點産業鏈,新區精準繪製人才圖譜,推動産業需求與人才供給高效匹配。寶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産區作業長劉斌,正是被新區蓬勃的新材料産業吸引而來。“在南方從事石墨化生産管理多年,聽説新區這一産業發展前景好,果斷前來扎根。”如今,劉斌帶領團隊攻克多項生産難題,成為企業骨幹。

  “築巢”不僅要搭就業平台,更要建安居港灣。2024年12月啟動入住的青年人才公寓,成為新區引才新的“金字招牌”。在這裡,35至50平方米的多樣戶型滿足不同需求,空調、傢具、熱水器等配套一應俱全,實現“拎包入住”,每月每平方米10元的租金更是極大減輕了青年人才的生活壓力。“周邊超市、健身房步行可達,工作生活都方便,讓我很快安定下來。”2023年通過人才節招聘入職新區國企的李文潤,説起人才公寓滿是滿意。

  今年10月,新區更推出人才住房“以租代購”創新政策,承租人租賃指定房源兩年內可100%將租金抵扣購房款,還能享受3萬元至15萬元裝修補貼,進一步打通“安居”到“樂業”的“最後一公里”。從青年驛站到保障性租賃住房,從購房補貼到人才公寓,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如同溫暖的懷抱,讓各路人才在新區找到歸屬感。

  2 政策留人

  強保障優服務 發展底氣愈發充足

  “沒想到職稱評審這麼順利,還拿到了省園丁獎,新區對人才的重視真的看得見。”蘭州新區第一高級學校教師魏建強的經歷,是新區政策賦能人才成長的生動寫照。2021年通過選調來到新區的他,2024年順利通過副高級別職稱評定,這份職業認可讓他倍感振奮。

  十三年來,蘭州新區不斷迭代升級人才政策,構建起覆蓋“引育管用”全鏈條的政策體系,用制度保障讓人才“留得住”。在資金支持方面,新區出手“闊綽”:事業單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可享受最高200萬元科研經費、50萬元安家補貼;2025年以來,已發放人才獎勵資金119.2萬元,協調13家企業獲得蘭州市人才政策獎勵562萬元。為讓政策落地更快,新區推出“人才服務一本通”,將安家補貼、醫療保障、子女入學等服務打包整合,實現“政策找人、服務上門”。

  體制機制的突破更讓人才活力充分釋放。新區建立“按需聘用、績效考核、競爭上崗”的人事管理機制,打破單位性質、個人身份等限制,讓實幹者有奔頭。在職稱評審上,針對教育、醫療等領域人才&&專項激勵政策,魏建強的快速成長正是得益於此。而在企業端,甘肅海亮新能源、新鳳鳴集團等企業在駐區院校設立專項獎學金,形成“企業引才、院校育才”的良性互動,新鳳鳴集團更是在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設立200萬元博士獎學金,彰顯企業引才誠意。

  高效便捷的服務是政策落地的“加速器”。新區設立人才落戶綠色通道,實行“專人負責、全程盯辦”,大幅縮短辦證時間。對於高層次人才,新區在全省率先將重大招商項目人才、500強企業高管納入服務保障,發放隴原人才服務卡,提供全方位便利。“從申請到入住人才公寓,再到博士後工作站立項,全程都有專人對接,讓我能專心搞科研。”寶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技術員原瑋顥深有感觸,新區的高效服務讓他得以安心深耕技術研發。

  政策的溫度更體現在對人才的長遠支持上。2025年,新區獲批省級人才項目5項、扶持資金160萬元,新增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目前已建成各類創新平台181個,為人才搭建起幹事創業的堅實平台。

  3 情感留人

  暖人心解難題 歸屬感持續升溫

  “解決了夫妻兩地分居的問題,我們一家終於團圓了,這是新區給我的最好禮物。”魏建強至今記得2022年妻子成功調動到新區工作時的激動心情。作為新區關心關愛幹部機制的受益者,他的經歷並非個例——截至目前,新區已為311名符合條件的幹部解決了夫妻兩地分居問題,用“家事”暖心舉措凝聚人才向心力。

  情感留人,關鍵在“走心”。蘭州新區始終堅持“把人才當親人”,從細微處入手,解決人才後顧之憂,讓人才“心貼心”。在子女教育方面,新區建立人才子女入學優先保障機制,協調優質教育資源,確保人才子女“入學無憂”;在醫療保障方面,與優質醫療機構建立合作,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專屬醫療服務,讓人才看病就醫更省心。

  從解決夫妻分居到子女入學,從師徒傳承到節日關懷,新區用一件件暖心事,讓人才從“異鄉客”變成“新區人”,歸屬感在細微處不斷升溫。正如魏建強所説:“在這裡,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關心,這種溫暖比任何獎勵都珍貴。”

  4 事業留人

  建舞&促發展 價值實現底氣十足

  “以前搞科研是‘閉門造車’,現在圍繞企業需求攻關,成果轉化效率大大提升。”蘭州現代職業學院教師王磊參與校企合作項目後深有感觸。他所在的團隊與蘭州新區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聚焦草莓、中藥材等特色植物開展組培快繁技術攻關,成功建立10余種植物的離體再生培養體系,讓實驗室成果快速變成生産線産品。

  事業平台是留住人才的核心密碼。蘭州新區始終堅持“産才融合”理念,圍繞産業發展需求搭建創新平台,讓人才“有事幹、能出彩”。目前,新區已建成院士工作站、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7個,柔性引進國家級人才30人、省級人才50人、博士300餘人,這些人才在各自領域攻堅克難,為産業升級注入動力。

  在企業一線,“訂單班”“産業學院”讓人才與産業同頻共振。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財貿職業學院等院校為海亮新能源、京東物流等企業開設訂單班25個,蘭州信息科技學院等與企業共建中藥材、現代農業等産業學院22個,形成“企業下菜單、學校育人才”的培養模式。蘭州工業學院學生小胡通過産教融合平台找到實習崗位,提前了解行業需求,畢業即順利入職心儀企業:“這種培養模式讓我們少走彎路,能快速實現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

  人才的成長與産業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新區6萬餘名産業人才的匯聚,為先進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強大支撐,推動新區工業增加值持續高速增長;而産業的蓬勃發展,又吸引更多人才慕名而來。寧夏銀川人劉斌入職寶航新材料有限公司後,從普通技術人員成長為生産區作業長;2023年研究生畢業的王同琴,通過人才招聘會入職企業後迅速成長為技術骨幹,如今已在新區買房落戶。

  從實驗室到生産線,從院校到企業,蘭州新區為人才搭建起廣闊的事業舞&,讓人才在推動産業發展中實現自我價值,在實現自我價值中扎根新區。正如原瑋顥所説:“這裡有優質的科研平台,有完善的支持政策,能讓我的科研夢想落地生根,這就是我留下來的理由。”

  十三年耕耘,十三年收穫。從人口不足10萬到突破70萬,從人才匱乏到集聚16萬各類人才,蘭州新區用“築巢引鳳”的誠意、“政策留人”的力度、“情感留人”的溫度、“事業留人”的厚度,書寫了人才與城市共成長的動人篇章。站在新的起點,蘭州新區將繼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讓更多人才在這裡安居樂業、成就夢想,為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更持久的動能。

  本報記者 周靖博 文/圖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