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新研發平台佔據全市“半壁江山”
蘭州高新區科技創新“強引擎”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

蘭州高新區國家生物醫藥産業園
創新研發平台佔據全市“半壁江山”,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2億元,人才總量攀升至11萬人……今年以來,蘭州高新區牢牢把握科技創新這一核心驅動力,深化科研“新四軍”協同合作,紮實推進強科技行動,在平台升級、成果轉化、企業培育與人才集聚等領域成果顯著,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高能級平台 構築創新“硬支撐”
西北海創中心作為歐美同學會全國第四家海創中心成功獲批,已率先啟動微生物化工廢水處理等4項前沿項目,為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開闢了新通道。蘭州P3實驗室生物醫藥與疫苗研發中心科研能力再獲突破,新取得牛結節皮膚病倉鼠實驗、布氏桿菌病原分離培養兩項CNAS國家資質,進一步強化了其在區域生物醫藥研發中“安全閥”與“加速器”的雙重作用。蘭州大學西部藥谷建設同步提速,與化學化工學院、藥學院的研發合作持續深化,産教融合平台能級不斷提升。
此外,高新區近期與蘭州理工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簽署協議,共同謀劃新建一批高水平創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建成各類國家級、省級創新平台及新型研發機構達112個,佔全省37%、全市61%,創新“蓄水池”容量與能級日益凸顯。
高效率轉化 打通産業“雙通道”
今年初,蘭州高新區成功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全國生物醫藥産業鏈協同攻關“揭榜挂帥”政策試點單位,並積極推動省科技廳等六部門&&專項支持政策,搶佔産業發展先機。聚焦基因與細胞治療、新型疫苗與生物類似藥等七大主攻方向,全區已儲備隴藥功效物質提取、醫用同位素關鍵技術開發等優質項目24個。
為加速科技成果與市場對接,高新區着力完善成果捕捉與供需匹配機制,知識産權公共服務平台已正式上線,吸引超2400家企業入駐。上半年,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2億元,創新活力持續奔涌。同時,生物醫藥、體外診斷等領域的10個概念驗證中心以及多肽藥物、中藥現代制藥等4個中試基地正加快建設,全力破除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與“最後一公里”的梗阻。
梯隊化培育 鑄就發展“主力軍”
“甘肅健先細胞工程有限公司簽約入駐!”“3家生物醫藥企業集中落戶!”……今年以來,蘭州高新區喜訊頻傳,創新型企業紛至沓來。
這得益於園區持續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構建起層次分明、銜接有序的創新企業集群。通過精心打造總計100萬平方米的孵化載體,高新區已累計吸引1800余個創業團隊與科技型微企入駐,年均入孵培育企業30家、孵化畢業15家,創新“苗圃”日益繁茂。
2025年以來,全區新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204家、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21家,新認定省級創新型企業17戶。截至目前,每萬家企業法人中高企數達370家;專精特新企業總量增至103家,規上工業企業達59家,佔全市9.8%。這支生機勃勃的企業“主力軍”,正成為推動高新區産業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
高層次人才 激活創新“源動力”
在生物醫藥産業園,蘭州獸研所專家正帶領青年科研人員攻堅新型疫苗技術,“大師+團隊”的傳幫帶模式,正是高新區人才創新活力的生動縮影。
蘭州高新區紮實做好人才“引育服用”文章,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生態。2024年以來,入選省領軍人才4人、隴原青年英才6人、“隴原之光”人才培養計劃3人,高層次人才隊伍穩步壯大。同時,深入實施大學生留蘭倍增計劃,通過科研助理崗位吸納2290余名高校畢業生就業,獲科技部等多部委肯定。貼心服務方面,已為39名高層次人才辦理“隴原人才服務卡”。
目前,全區人才總量已達11.2萬人,佔從業人員79%;萬人擁有本科以上學歷者3320人,萬人研發人員數達155人,人才密度與質量全省領先,為區域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
本報記者 陳夢圓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