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瓜州縣雙塔鎮新華村村委會內暖意融融,一股別樣的學習熱潮正悄然涌動。往日裏忙碌於灶&、田間、牧場的鄉村婦女們,暫時放下農具與家務,圍坐在一起,指尖翻飛間,一根根普通的藤條、絲線被賦予新的生命,化作五彩斑斕的玫瑰、清雅的百合、傲立的寒梅——這是新華村“編花技能培訓班”的日常場景,也是村裏婦女們編織美好生活新期盼的生動寫照。
“一開始,我尋思我這粗手笨腳的,哪是幹細活的料?”回憶起初次接觸編花時的心情,村民馬大姐臉上帶着些許不好意思的笑容。和馬大姐一樣,新華村不少婦女此前的生活軌跡始終圍繞着家庭與農活,“灶&、牛羊、莊稼”是她們生活的全部重心,辛勤勞作之餘,卻鮮有屬於自己的“色彩與空間”。
改變始於“編花技能培訓班”的消息傳來。當“學習編花能創造美,還能增收”的消息在村裏傳開,許多婦女心中關於“美”與“創造”的渴望被悄然點亮。帶着好奇與忐忑,她們走進了村委會的培訓課堂,邁出了從“家務能手”向“手工達人”轉變的關鍵一步。
課堂上,從穿針引線的笨拙試探,到起針、編織、塑形的逐漸熟練,再到融入個人創意設計獨特花樣,婦女們的進步肉眼可見。原本單調的藤條與絲線,在一雙雙曾握慣農具的手中,漸漸“活”了起來,成為兼具鄉土氣息與手工溫度的花藝製品。
指尖生花,編織的遠不只是藝術品。對於新華村的婦女們而言,這門手藝更是增收的新路徑、自信的新源泉、鄉村文化的新紐帶。隨着鄉村旅游的升溫與電商平台的普及,這些手工編織的花藝製品憑藉獨特的鄉土韻味,成了市場上備受青睞的“手工禮品”。婦女們利用農閒、照顧孩子的間隙編織作品,通過線上直播帶貨、線下鄉村旅游門店代售等渠道銷售。
“現在守着家、抱着娃,還能靠編花掙點錢補貼家用,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一位婦女笑着説道。
除了帶來經濟收益,編花更讓婦女們重新發現了自身價值。“以前總覺得自己只會幹農活、做家務,從來沒想過,我這雙‘粗手’也能做出這麼漂亮的東西!”當自己的作品被游客買走、被網友點讚時,婦女們臉上綻放的笑容比手中的花朵更加燦爛,那份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讓她們變得更加自信、開朗。
鄉村婦女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半邊天”,她們的成長與進步,關乎千萬家庭的幸福,更關乎鄉村發展的底蘊與未來。新華村的編花培訓雖看似小事,卻實實在在提升了婦女們的自我發展能力,激發了她們參與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
如今,在新華村,學習編花已漸漸成為一種“新時尚”。未來,隨着更多花藝製品從這裡“走”向網絡、“送”進千家萬戶,傳遞的不僅是手工製品的溫度,更是鄉村婦女的夢想與幸福,這樣的“幸福之花”能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競相綻放,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力與希望。(吳敏 王亞楠)
